理上网来|英雄不论出处!“揭榜挂帅”如何搅动创新活水

大众日报记者 马清伟 崔凯铭

2021-08-05 06:15: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这为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特别是科研管理方式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揭榜挂帅”是针对目标明确的科技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设立项目或给定研发经费,向社会公开张榜征集科技攻关团队或创新性科技成果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其通过市场竞争选择技术攻关领军人物或科技攻关团队,有明确的政策指向和目标要求,可以促使更多能挑科技大梁的领军人才、更多优秀研发团队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揭榜挂帅”可以激发创新的强大动力,成为撬动整个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引擎、激发创新活力有效体制机制,形成引领科技创新一种新的发展方式。

全新的科研组织模式

“揭榜挂帅”是全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它把根据论证需要攻关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张榜,让有本事的科研人员来揭榜。这种体制和做法,不仅对突破一些重大科研难题和“卡脖子”技术有明显的作用,而且对推动整个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也有重大的影响。

加强党对“揭榜挂帅”工作的领导,是发挥好制度优势,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根本保证。“揭榜挂帅”在更深刻程度上打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缺口”,对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走深,促使科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有着深远影响和广泛意义。

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一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提高党领导现代科技工作的能力。通过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揭榜”制度体系建设,通过设榜选帅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以及“揭榜挂帅”实施成效检测研判制度等机制,确保“揭榜挂帅”能够按照科技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利实施,确保“揭榜挂帅”规范化运作,取得更好的预期效果和更大的边际效应。

目前,应当趁热打铁,进一步放大制度效应。除了各种“卡脖子”技术,一些重大定向性问题和重大战略需求,在采取“揭榜”体制外,还可以聚焦创新域和创新链以及经济发展中大大小小需要突破的技术“关卡”和障碍,实行“揭榜”形式运作,助推我国科技创新整体能力更快跃升。同时,在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也可以尝试推广和复制“揭榜”机制,对一些有影响的重大研究课题、评估项目和攻关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揭榜”方式来解决。

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

“揭榜挂帅”的推行,进一步打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通道,促使科技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进入“快车道”。

在领军人才、战略人才管理上有新突破。人才是创新活动最为关键的要素,我国面临着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方面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问题主要出在人才发展机制和评估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大显身手”的制度环境。对此,关键是要从体制创新入手,矫正政策导向,坚持结果导向、能力导向、实绩导向,做到“对创新人才,不问出身、不问出处,谁能干就让谁干”,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切实把源头活水的创新人才激活用好。

在创新人才的激发上有新突破。要强化对人才的激励,既要重视用事业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创新人才“名利双收”,有“位”、有“名”、有“利”,这种物质利益的回报,有的是分享倍增的价值创造收益,有的是按规定直接拥有股份或产权,还有其他一些符合市场原则和双方意向的形式。

在科研项目管理上有新突破。把管理重心放到项目精心筛选、领军人选拔、经费额度把控和项目成果创新目标实现的管理上,而不是繁琐的申报管理和常规性的经费使用管理。

在创新成果评价上有新突破。由“论文导向”转向“实践导向”“能力导向”,切实建立起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体制机制,依据科技成果与产业经济的对接情况、创新项目对现实生产力的影响程度,对创新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真正实现论功行赏、论才使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特别是领军人才、战略人才更是我们突破科技瓶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财富。

着力推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建设,重点应抓住以下方面。

让不设门槛、不问出身、论功行赏的选人用人机制成为一种制度安排。创造创新人才辈出和集聚的大环境,激励和引导创新型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创新中“挑大梁”,在重大科技攻关的挑战中建功立业,成就自身以及团队为之创新奋斗的事业。这其中,特别是要赋予有冲劲有朝气的青年才俊更多出头机会,更大成长空间。

对创新人才的认知、甄别和评估需要与时俱进。对创新型人才,要从以往的重学历、重知识、重文凭转向重能力、重水平、重实绩,不设门槛、不问出身,谁能干就让谁干,真正做到论功行赏、论才使用。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用好人才评估这个重要的“指挥棒”。

切实为科技创新人才“减负”。从制度设计入手,把科技创新人才从繁琐的行政性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为成就他们追逐的事业和实现他们的梦想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和条件。

(作者:姜绍华,系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清伟 崔凯铭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马清伟 崔凯铭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