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互联网时代,如何引好“千条线”、穿好“一根针”?

大众日报记者 马清伟 崔凯铭

2021-08-12 06:15: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对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市域治理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基层“一体化”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对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推动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基层减负,为治理增能

我国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维护稳定的根基在基层,改善民生的依托在基层。

长期以来,街镇、社区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机制,使不少基层干部陷入大量报表、数据、多头报送、文山会海和工作微信丛林之中,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随着时间推移,基层存在的诸多民生难题正逐渐浮现,居民养老、老旧小区管理难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就养老而言,目前我国养老需求结构呈现“9073”形态(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供需结构化失衡日益严重,势必会给基层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势在必行。

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可以有效为基层减负增能。通过搭建基层智慧治理平台优化工作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归集和信息共享,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走到群众中间。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了解、预测群众的需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动态评估、精准处置,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通过“互联网+养老”可以实时掌握居家老人的生活动态和生理指标,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家人、社区干部和医疗机构,为社区养老提供智慧支持。另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AI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革除条块分割、街镇权责倒挂、政社不分、社区行政化、群众参与不充分等弊端,促进行政组织扁平化,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社区自治良性循环,实现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构建“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一体化治理平台

让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取得理想成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一体化”治理平台,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走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走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首要问题是破解政府系统部门割据、信息壁垒和信息烟囱等难题,让数据互联互通,多元主体主动协同,为基层治理增智赋能。

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用户思维和应用场景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基层智慧治理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简洁好用的智慧化工具;构建“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一体化治理平台,为街镇和社区赋权增能,提升人民群众在智慧化治理中的获得感。突出智慧治理的普惠性,消除数字鸿沟,防止残障人士、数字技能缺失的人员被数字化排斥,同时尊重老年人习惯,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窗口。

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一体化治理平台是关键。要建立万物互联的感知系统,提升智慧获取信息的能力,形成基层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依托平台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分析,提升风险即刻感知能力和智能预警能力。要建立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思考”系统,提高基层科学决策能力,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立体感知、互动开放、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有温度的服务,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实现跨区域通办、一城通办,促进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提速,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居民生活提供智慧便捷的全时服务,让百姓宜业宜居;基于“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实现业务汇聚和数据融合,让街镇和社区从台账和表格中解脱出来,为街镇和社区减负增效。

协同解决群众的“身边事”

标准规范是基层智慧化有序治理的基础,要构建基层智慧治理的标准规范体系。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要以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往基层延伸为依托,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框架、数据、应用、运营、安全、管理等国家统一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基层特点的标准规范,满足基层治理的特殊需求。

建立基层智慧治理咨询投诉体系。咨询投诉体系是打通基层智慧治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堵点的推进器。与智慧化12345热线联通,形成上下覆盖、部门联动、标准统一的政务服务咨询投诉体系,接受群众对城市管理、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建议、监督、评价和投诉,通过在线受理、转办、督办、反馈,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并通过12345微信小程序掌握办理进度,保障基层智慧治理始终与便民、利民的旨归同向。

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互联网和大数据是基层智慧治理能力的载体。互联网承载的大数据因具有资源价值,数据越聚集、越集中越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同时,物联网打通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从而导致智慧治理平台脆弱性增大。因此,必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通过采用安全可靠的网络设施、设备和应用程序,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标准,健全数字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数据灾备,按照《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要求,制定个人信息安全采集和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保障队伍建设,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制订完善应急预案,提升网络安全预防、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基层智慧化治理平台平稳高效安全运行垒厚防火墙。

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改革,为基层智慧治理提供灵活高效的体制支撑。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是比照现实态的治理体系,借助于互联网拟制的治理系统,这个系统的运行受制于现实态的治理体制。基层智慧治理能力高水平的释放,必须改革现实态治理体系的积弊。重点是强化街镇的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职能,突出街镇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综合协调作用,赋予街镇对部门的召集权、考核权和人事建议权,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落到实处,推动“块块围着条条转”向“条条围着块块转”的转变,促进街镇与职能部门协同解决群众的身边事。

[作者:昌业云,单位:济南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清伟 崔凯铭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马清伟 崔凯铭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