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如何守住这条底线?

大众日报记者 崔凯铭

2022-03-08 10:30:0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艰巨,尤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山东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新进展,是一个有效切入点和重要着力点,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其题中应有之要义。山东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重大历史、战略和时代意义,找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明确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责任,更好扛起农业农村大省及粮食生产和供给大省政治责任,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作出更大山东贡献。

关键时期,尤须稳住“压舱石”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确保粮食生产和供给安全是农业承载的最基本功能,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最为根本、最有分量的“压舱石”。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是事关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对保持平稳健康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社会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多期叠加、多点交汇的重要历史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从国际上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产业链、供应链完全恢复尚难预期。世界粮食产量虽保持一定增长,但因受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投入品价格上涨、流通受阻及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粮价持续走高,一些粮食出口国的“粮袋子”捂得更严更紧。

从国内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呈散发状态,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产业发展、就业尤其农民工外出就业等仍面临一些制约。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农资价格上涨等压力日益加大,自然灾害不利影响常态存在,粮食生产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大豆等产品对外依赖度明显过高。

在此严峻形势和复杂环境条件之下,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守住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坚持“稳”字当头,在“稳”中求实、求好、求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大局和全局、当下和长远的战略底线。各级党委及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提高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扛起政治责任。

坚持“稳”字当头,实现稳中求进。坚持“稳中求进”是做好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是把牢这个总基调的最硬核基础和最坚固防线,而守住这条底线也必须以稳为前提,以进为目标,唯有稳才能守实,唯有进才能守牢。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必须坚持“稳”字当头,以最严的要求、最硬的措施、最强的执行力,稳耕地、稳粮田、稳粮食生产、稳粮食价格、稳扶持政策等等,既不能有丝毫放松,也不能脱离实际冒进,更不能犯原则性错误,在“稳”中求实、求好、求进。

坚持“实”字为要,注重实招实策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一个“实”字:“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等。在抓粮食生产和供给上,必须坚持“实”字为要,以“实”求“效”,努力在保护耕地和提升地力、核心种源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新突破。

坚持“干”字当先,落实责任要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干”字当先,锚定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瞄准要害、科学定策、精准施策,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责任要求,逐个问题谋突破,逐项工作抓落实,以实干精神和实践成效筑牢这条底线。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作出山东更大贡献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要客观分析和正确认识面临的环境大势,围绕粮食稳产保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粮食生产和供给,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要稳住耕地这个基础。据我省第三次土地调查,我省耕地面积9692.8万亩,人均耕地已不足1亩,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数量逐渐减少,开垦难度不断加大。因此,要强化耕地“红线”意识,在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上绝不容有失。要依序科学划定与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逐级分解和严格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和责任。要分类明确和切实加强耕地用途管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和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查处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加强受污染耕地综合治理,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充分挖掘耕地增加潜力,加大盐碱地等后备资源治理改造力度,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要抓住粮田这个关键。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的农业结构调整中,一些粮田改为特色农产品等种植,给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地力保护提升、高产田建设等还有很大空间。因此,要提出最严要求、采取最硬措施,严格控制和有效防止粮田“非粮化”,稳住并努力增加粮食播种面积。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补贴力度,深入推进地力保护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

要扭住种子这个要害。粮食稳产保供的希望在科技,核心在种源,关键在良种。因此,要整合研发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和财政补贴力度,建强种源研发及良种选育平台,大力实施长周期研发和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强种源核心技术攻关,加大良种更新和品质提升力度,大力实施“选、繁、推”紧密结合的良种产业化开发,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种业强省建设,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和粮食增产的良种贡献率。同时要围绕良种推广应用及粮食生产,加强和完善扶持政策,抓好农艺农机、病虫害防治、田间智能化管理等配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

要突出生产结构调整这个重点。在调优农产品种植和品种结构尤其加大油料作物发展力度的同时,要着力调优粮食作物种植和品种结构,尤其要大力推进大豆生产能力建设,挖掘黄河流域等大豆种植地域空间可拓展优势,加大投入和强化政策引导扶持,开展盐碱地大豆种植示范建设,推行轮作、复合种植等大豆扩种方式,推广大豆绿色高产田建设经验,加强大豆优质品种研发和推广等,有效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作者:郭振宗,系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崔凯铭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崔凯铭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