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论坛║美联储缩减购债的政策溢出效应值得关注

大众日报记者 武宗义

2021-10-17 08:22:5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新闻背景】

美联储可能从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开始缩减购债

新华社华盛顿10月13日电(记者 高攀 许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3日公布的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可能将从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

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在9月会议上讨论了每月逐步减少购买1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计划。如果美联储在11月2日至3日的下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做出缩减购债的决定,则可能从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开始启动。如果美国经济稳定复苏,可能会在明年年中结束购债。

万神殿宏观经济学研究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伊恩·谢泼德森认为,会议纪要已清楚表明美联储将在下次会议上宣布开始缩减购债。彭博社经济学家安德鲁·赫斯比也认为,会议纪要表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成本已超过收益,几乎可以肯定美联储将在11月会议上宣布缩减购债的决定。

美联储在9月会议后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零至0.25%之间,同时表示可能将“很快”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目前美联储每月持续购买约8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压低长期利率并刺激经济复苏。

美联储缩减购债的政策溢出效应值得关注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徐雪梅

美东时间10月13日,美联储公布了9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综合此前发布的9月FOMC会议决议声明以及委员们的表态可知,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路线图已趋明朗,即大概率将在今年11月FOMC会议上宣布缩减购债的决定,在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正式启动缩减购债的进程,直至2022年年中左右结束。

经济指标显著修复,货币政策回归常规成为必然

此次美联储准备退出的资产购买计划是应对新冠疫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去年疫情在美国暴发后,经济运行严重混乱,美股在十天内经历四次熔断,市场恐慌情绪加剧。为此,美联储再次启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使用过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两次紧急降息至零利率水平,并宣布以不设额度上限的方式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通过资产购买,美联储可以在危机时期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从而避免流动性短缺导致的恐慌性抛售和市场动荡,并压低长期利率,促进投资以及实体经济的复苏。但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所指出的,资产购买工具不属于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而是央行在市场出现问题时的被迫选择。央行长期实施资产购买操作会产生危害市场功能、财政赤字货币化、损害央行声誉、模糊央行解决市场失灵和货币政策立场之间的界限、引发道德风险等诸多问题。因此,一旦政策的参考指标出现显著改善,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美联储就要为货币政策正常化进行准备。

当前,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企业的大规模重启,美国经济逐渐走出疫情阴霾。根据CNN推出的复苏指数(Back-to-Normal Index),美国的经济活动水平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95%。经济增长方面,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终值为6.7%,22个行业门类中有19个实现正增长,美联储在9月预计今年GDP增速为5.9%,预计2022和2023年GDP增速分别为3.8%和2.5%,且对中长期经济修复保持乐观。就业方面,9月失业率进一步下降至4.8%,尽管仍高于疫情暴发前的3.5%,但与去年疫情初期14.7%的峰值相比,就业市场已经大幅改善,美联储预计2021年至2023年的失业率分别为4.8%、3.8%和3.5%。各项经济指标趋于良好,对美联储作出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决定提供了支撑。此外,持续的资产购买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有可能引发流动性过剩问题,增加通货膨胀风险。美国通货膨胀率在今年3月突破2%,5月至9月连续五个月高于5%,美联储预计2021年至2023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4.2%、2.2%和2.2%,超预期上行的通胀压力也促使美联储将缩减购债的安排提升日程。

今年4月的FOMC会议纪要首次提及缩减购债的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以及对参考指标的观测后,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路线图日渐明朗。9月会议纪要显示,大部分委员同意在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开始缩减资产购买的规模,到2022年年中结束。委员们还讨论了一种示例性的缩减方案,即每月减少1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和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并称该方案为直接而适当的模板。

政策转向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预计将出现分化

美联储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量化宽松政策实施过程中,美联储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行,使资金大规模流入预期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推动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造成资产市场过热和通货膨胀飙升等问题;而一旦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常规,又会使美债收益率走高,美元走强,前期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资金往往回流美国,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货币贬值、资产价格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性遭受显著冲击。

2013年5月,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曾对新兴经济体造成了较大扰动,俄罗斯、巴西、墨西哥、泰国和菲律宾等广大新兴经济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股市下跌、资金大规模流出等动荡情况。而此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即将转向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风险状况与2013年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点在于,相对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仍处于弱势地位,经济和金融脆弱性更强,特别是那些面临疫情带来的多重困境、宏观经济基本面较差、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外币债务较多的新兴经济体,即便预期到了美联储的政策变动,抵御冲击的能力和手段也较为有限,可能会成为美联储政策溢出效应的最大受害者,难逃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债务危机等风险,使疫情干扰下的经济复苏前景进一步雪上加霜。

不同之处,一是2013年以来,中国等部分新兴经济体不仅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疫情下也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宏观经济基本面,而且自身外汇储备充裕,风险防范意识和资本流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已具备较强的抵御美联储政策溢出效应的能力;二是近年来,新兴经济体通过“清迈倡议”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等工具加强了对彼此的流动性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今年8月实施了规模为6500亿美元的新一轮特别提款权普遍分配方案,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分配了约275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可用以弥补官方外汇储备的不足。这些应急性工具均有助于缓冲美联储政策变动对新兴经济体的负面影响;三是为了应对近期的通胀高企压力,同时预防美联储缩减购债带来的资本流出冲击,避免通胀与货币贬值之间的负反馈,不少新兴经济体汲取了2013年的教训,已经赶在美联储政策行动前加息。例如,今年以来,巴西央行已完成5次加息,将基准利率调升至6.25%,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和智利等新兴经济体也上调了基准利率。不过,提前加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范美联储政策转向的负面溢出效应,却将打压这些经济体的增长势头,给新兴经济体走出疫情下的衰退低谷增添新的变数。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作者简介】

徐雪梅,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专业,2017年进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世界经济、国际金融、中美经贸关系。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简介】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如有线索或推荐作者,请发邮件至453320588@qq.com。

责任编辑: 武宗义     签审: 王如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