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2-09-27 13:57:1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8月24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在盐城大丰举行,180余名理论工作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媒体记者,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理论贡献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实践探索、理念传播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为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保督察专员、研究员夏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的重要论述,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重要命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点领域。这要求我们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保障力,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动员和集聚全社会的力量增强生态环保国力,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极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的时代意涵,完善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治国理政的方略,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社会整体制度框架生态化重构,引领社会公众主体观念行为的绿色重塑,拓展了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理论话语议题和政策制度实践。

中国社科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黄承梁认为,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其理论品格和特征可以概括为科学性和整体性统一、人民性和公众性统一、实践性和创造性统一、开放性和时代性统一、整体性和系统性统一等五个方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胡军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锚定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根本政治保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全面长远的行动指南,推动生态文明迈入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绿色根基。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执行主任王岩从政治哲学视角解读了生态正义的新时代意蕴。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了生态正义的时代之问,回应了生态正义的核心价值诉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底色;另一方面,美丽中国与绿色家园的协同推进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生态正义的题中之义,全面开启了当代中国生态正义的全球视野与世界格局。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毕军认为,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议题。江苏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和智慧环境治理方面的主要做法有初步建立网格化企业监控体系,建设“监测、监控、执法、执纪”四大系统,以生态环境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为9万家环保信用参评企业赋予“环保脸谱”,建立健全“1+5+N”非现场监管制度体系,打造“数字+智慧+协同”非现场环境监管新模式等。

生态环境部规划院研究员葛察忠认为,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公共生态产品供给和建设绿色中国筑牢屏障。为此,可以从建立健全生态空间保护的补偿制度、完善分类的生态保护制度、推动建设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鼓励地方发展绿色债等市场机制以及技术支撑机制、核算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杜仕菊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逐步构建起以“四梁八柱”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等八项制度,体现了政府行政手段、市场调节手段和社会公众参与的统一,推动了美丽中国建设。

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校务委员、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李宗尧认为,我们党注重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着力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顺仙提出创新、完善和调整生态文明制度的主要经验和方法,包括: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生态文明制度的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坚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方略、坚持全面依法治理生态环境的基本手段、坚持运用六大思维方法作为方法论体系。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伟京从制度创新层面总结了江苏推动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前列的做法,包括构建了“更加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全面治理”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生态环境服务发展制度体系和“导向清晰、法治严明、监管有力”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体系,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领域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这些都是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的制度创新。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认为,建设美丽中国,“双碳”行动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完成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和市场机制融碳等“五碳并举”。在具体推进中,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新能源的产业供应链特别是关键材料供需矛盾,以及气候和环境的协同治理带来的挑战。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双碳”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储备力度,这是实施“双碳”行动的关键所在。

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夏锦文阐发了美丽江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盐城样本:守护“原真生态”,探索文旅、康养、创新型经济等业态,加速释放生态价值;依托“鱼米之乡”“水韵江苏”良好生态,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坚定不移践行“双碳”战略,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践行“两山”理念,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全面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促进经济社会体系全方位转向绿色低碳。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结合句容陈庄知识乡村试验和苏州太湖生态岛建设案例,阐述了江苏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提出注重村民参与、科技普及的知识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乡村乡愁的原汁原味与现代化元素的紧密结合,能够更好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

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院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克勤介绍了浙江省丽水市拓宽“两山”转化的做法。他认为,转化的重点在于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包括建立调查监测机制,全面摸清生态产品家底;健全价值评价机制,科学度量绿水青山生态价值;健全经营开发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健全保护补偿机制,形成区域生态利益联结新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助推生态产品价值高效实现;建立推进机制,推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

江苏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河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李义松阐述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江苏立法实践。他认为,江苏生态文明立法经历由最初单一的制定新法发展到“制定和修改”并举,再到综合运用“立改废释”、决定等多种立法方式的过程。地方环境立法要着力解决好部门利益“过滤”机制、民主化保障机制、地方特色及其实现路径、完善立法程序等难点和重点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生态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爱宝认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党强化生态文明制度执行力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诸多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是根本保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首要前提、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执行生态文明制度是关键所在、多元激励生态文明制度执行主体是动力保障,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执行合作机制是重要支撑等。

盐城市大丰区委书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盐城市大丰区实践调研基地主任李志军指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大丰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战略定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把好的生态变为富民的“聚宝盆”,推动生态项目与富民项目有机统一,成为盐城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生态魅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

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中国环境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瑞农认为,当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工作进入新阶段。要突出问题意识,从手段、产品、表达三个层面发力,满足受众多视角、快节奏的阅读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增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的针对性和大众化水平。

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尤健介绍了新华日报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做法:讲好生动故事,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邀请理论工作者密集发声,多重维度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发挥评论优势,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占据舆论高地;注重与现实相结合,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以优质新闻传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中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军军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和实践探索: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从生态环境治理入手,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着眼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设安全稳固的生态屏障,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系统性协调性发展理念,构筑生态省战略实施体系,着力建设生态省,开启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胡翼青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的最重要目的是让老百姓用生活方式践行这一重要思想。要运用故事思维、产品思维和跨媒体叙事,关注人、关注细节、关注行动,与媒体深度融合工程相协调,在多元化运营模式、制度与结构改革、提升优质产能、技术自主创新上下更大功夫,讲好我国生态文明故事,更有力地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精髓,做坚定的信仰者;切实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做忠实的践行者;持续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推广,做积极的传播者,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 张浩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