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山东靠什么走在了全国前列

大众日报记者 刘帅

2022-09-30 17:34:1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不久前,山东印发《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明确提出,开展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补偿,落实完善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山东推进生态补偿,又迈出了新步伐。

近年来,山东聚力生态补偿机制改革,打出一系列标杆式动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牵头发起“鲁豫之约”,建立黄河流域第一个省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财政部奖励2亿元,并在全国推广;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改善幅度全国第一;建立“1+8”生态奖补机制,变行政驱动为行政、经济双驱动……可以说,这一系列探索,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提供了示范样板。

加强生态保护,如何平衡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但在实践中,如果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享受不到应有经济激励,久而久之,就会挫伤了保护者积极性,有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现实中,推进生态补偿,存在诸多难点堵点:保护者和受益者诉求存在差异、生态价值量化难、推进市场化补偿难度大、补偿资金难以覆盖投入等。这也是为什么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多年,但经典成功案例不多的原因所在。

那么,山东在这方面具体是如何破题的呢?

第一个,健全横向补偿机制,是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注热点。黄河领域生态本底差、治理难度大,水环境涉及面广、水质监测困难多,上下游诉求不同、协调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山东本着“权责对等 共建共享”和“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突出重点、便于操作”原则,商定补偿范围、补偿内容和补偿标准,协调平衡上下游地区诉求,推动了补偿协议及早达成实施。2021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际黄河流域和省内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第二个,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是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但一些企业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不高,推进市场化补偿难度大。山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机制,以强制性、制度性规范约束企业。之后,再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强、富有活力的机制,破题市场化、多元化补偿难题。碳排放市场成交额位居全国首位。

第三个,优化纵向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其效能,对于调动地方保护生态积极性,至关重要。围绕主要污染物治理和造林绿化等,山东制订生态补偿奖惩机制,将保护成效与调节资金上缴返还挂钩,激发了各地主动性,政策激励导向作用成效显著。同时,还下放省级返还和奖补资金管理使用权限,允许各地打破资金使用方向闲置,统筹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实践告诉我们,在推进生态补偿中,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准矛盾问题、制约因素和短板弱项,摸清摸透内在机理,加强机制创新,有的放矢,举措就有了“准头”,生态补偿的效能就能发挥出来。

应该看到,这些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产生,也离不开山东的勇毅担当。2020年,财政部召开黄河流域横向补偿专题座谈会。正是山东第一时间落实,与河南数轮商讨、反复沟通,不厌其烦、锲而不舍,才成就了“鲁豫之约”,为黄河流域省际横向补偿机制探索打了样。

近期,国家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任,希望山东先行示范。在推进生态补偿中“打头阵”“作示范”更是题中应有之义。憋足一股气、铆足一股劲,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拿出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突破性的举措,形成一批可供其他地区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国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提供省域示范,山东定能不负重托。

责任编辑: 崔凯铭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