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理论周刊年终合集:2022理论热词(上)
大众日报记者 崔凯铭 张浩
2022-12-30 07:27:0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回望2022年,党的二十大从战略全局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问题的解决是理论的根本任务。
2023年将至,我们梳理一年来大众日报理论周刊的重磅理论文章,盘点2022年理论热词,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向着新征程上新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党的二十大
2022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大会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就未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两个确立
党的二十大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表述,从“马克思主义行”到“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经历了怎样的认识深化和提升?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思想蕴含着哪些立场观点方法?它们将如何指导实践?
两个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为什么要坚持“两个结合”,怎样把握好“两个结合”的精神实质,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推进“两个结合”?
五个必由之路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五个必由之路”?“五个必由之路”背后的深意如何读懂?
三个务必
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从“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升华到“三个务必”,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大党独有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什么是“大党独有难题”?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应如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第二个答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窑洞对”中给出了第一个答案是人民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第二个答案”是自我革命,这其中有怎样的内在关联和辩证思考?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什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须具备哪些要素?中国如何可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主动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
今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不同场合多次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篇部分指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如何理解历史主动?何为历史主动精神?
文章链接:
责任编辑: 张浩 崔凯铭 签审: 吴永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