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刘跃奎: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山东如何发力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浩 崔凯铭

2023-05-09 07: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 山东如何发力

□ 刘跃奎【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新动能研究院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山东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跨越,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双重逻辑看必然性

第一,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体现了工业化演进的一般规律。所谓制造业高端化是指以高端要素组合为支撑,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化提升的演进过程。从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四次工业革命历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结束,它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以及欧洲纺织、轮船、火车等制造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870年到1914年,它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以电灯的发明为标志,推动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被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是原子能、半导体、芯片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等的发明和运用。进入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绿色工业革命开始了,这次革命的核心是数字革命、生命科学革命和物理产品革命的齐头并进,数字世界与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深度融合,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进而形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制造业高端化的视角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实现了工业生产从大规模定制向个性化制造的转变,加速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了研发、设计、物流和市场营销等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地位;第四次工业革命从“工业4.0”的支柱来看,即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已经进入由高端要素组合支撑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第二,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是山东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是新型工业化演进的内在逻辑。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制造业高端化提升也是山东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当前,山东制造业高端化提升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多而不精”等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重化工业占比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技术创新能力偏弱,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创新人才支撑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集聚发展水平不高,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尚未有效形成;传统要素制约加剧,高端要素投入组合相对不足;数字化转型亟待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尚未有效发挥,现代化新型制造业体系需要加快建立。从山东制造业高端化提升面临的挑战来看,山东制造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动力加快从利用国内外技术溢出的外部带动向自主创新的内生驱动转变,生产模式加快从传统生产方式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支撑要素加快从以传统生产要素投入为主向以科技、管理、创新、数据、人力资本等高端生产要素为主转变。着眼于破解这些难题,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打造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新旧动能转换塑成优势为目标,加快发展新动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破三难、优四产、促五化”的“345”推进思路,加快破解创新能力偏弱、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要素偏紧难题,以更大力度转调优化低效产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综上所述,从工业化演进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双重逻辑来看,这既是制造业高端化提升的内在要求和演进过程,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路径和推进过程,两个过程的内在统一、良性互动,构成山东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的着力点

第一,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引领山东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必须面向制造业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中心,加快创新资源整合集聚。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力争到2025年,建设省制造业创新中心50家左右、“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00家左右。努力打造一批集技术研发、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为一体的高端综合性平台,为山东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提供技术平台支撑。

第二,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整体推进山东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深入推动钢铁、炼化、焦炭、水泥、轮胎、化工等高耗能行业高端化提升,依据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加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力度,持续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加快推动钢铁产能向重点钢铁产业基地转移集聚,到2025年,沿海钢铁产能占比达到70%以上。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聚焦纺织服装、食品、造纸、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重点产业,滚动实施更高层次的“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力争到“十四五”末,化工、建材、轮胎、铸造、食品等行业规模保持全国首位,钢铁、有色、家电、造纸等行业规模居全国前三位,工艺现代化、产品精深化、研发创新能力、绿色安全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着力构筑支撑制造强省的新产业发展支柱。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生命科学、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加快推动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增长点,让未来产业成为山东制造业高端化提升和新旧动能转换升级的开路先锋。

第三,塑强产业人才队伍,夯实山东制造业高端化提升的第一资源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实施“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统筹推进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一流产业人才队伍,为山东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 张浩 崔凯铭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