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5正式通车!长清黄河大桥再添大通道
大众日报记者 晁明春 通讯员 李娜 石瑶 报道
2018-11-25 18:35:0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继6月21日长清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后,长清区再迎喜事——11月25日上午, G220东深线S105济聊线长清绕城段的正式通车,通往长清黄河大桥的路网再添一条大通道。、
S105项目的通车实现了国省干线由“穿城”到“绕城”的转变,极大提升了国省干线的通行能力,对提升济南西南部道路通行力、提高省会辐射带动力,提升一小时经济圈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长清区成为承接济南、德州、聊城黄河两岸人流、物流的“桥头堡”,济南到聊城距离拉近约60公里,从长清到聊城节约40分钟,仅需不到1个小时。
G220东深线S105济聊线长清绕城段改建项目是市级重点工程,也是长清区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该项目起点位于经十西路与平安南路交叉处,终点在前三庄东顺接G220东深线,全长15.2公里。项目起点至北门里段路基宽33米,采用双向六车道;北门里至终点段路基宽25.5米,采用双向四车道。全线设置大桥1座、中桥1座、涵洞32道、停车区1处。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总投资6.98亿元。
穿城变绕城 路网更畅通
长清黄河大桥通车以来,济南、德州、聊城形成1小时经济圈。但随着车流量的加大,唯一与其相连的疏桥道路中川街不堪重负,拥堵、噪音等困扰城区居民……随着S105的正式通车,这些问题都将得到彻底解决,G220由穿越主城区变为绕行主城区,在长清西部形成新的南北通道,全程仅需20分钟左右,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并有效解决了过境车辆给长清城区带来的拥堵、噪音、扬尘和安全等问题,优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该路与长清黄河大桥连接线相交,对提升济南西南部道路通行力、提高省会辐射带动力具有重要作用。该路还连通刘长山路,并能通过拟建的大学城互通立交与济广高速联网,优化了整个路网结构,道路更加便捷畅通。
啃下硬骨头 提前8个月完工
“路通民心畅 道顺百业兴”。黄河大桥的开通激发了长清更大的发展潜能,同时也暴露了长清交通路网的缺陷,面对群众的诉求和对城市发展的期待,长清区委、区政府本着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做实的原则,以变压力为动力,抓住黄河大桥通车的利好,通过推进S105项目优化提升长清的交通路网,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
自S105立项以来,长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按照市委主要领导“要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啃下项目建设硬骨头,确保今年11月30日前竣工通车”的指示要求,长清区自我加压,加快推进。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原定2年的工期缩短到16个月,项目提前8个月全部完工。
该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市公路局精心组织编制施工计划,明确工期控制节点。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区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项目汇报,马不停蹄,不等不靠,积极筹集资金,并现场调研指导。项目指挥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文昌街道、平安街道和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推进沿线29个村的拆迁和地上附属物的清除,争分夺秒抢工期、加班加点赶进度,实现了G220东深线及S105济聊线长清绕城段改建工程的提前通车。
据悉,项目沿线共涉及2个街道、29个村,共拆除房屋96处,清除地上附属物994.6亩,清理苗木5.9万株,迁移坟头703个,机井228眼;电力杆线迁移24处,通信杆线迁移19处,军用光缆迁移17处,为方便沿线村民出行,项目对道口进行了重新规划。
多重利好至 迎来新机遇
为提升道路综合服务能力,该道路还建有1对国省道停车区,S105成为省首批、济南首个设置停车区的国道。
长清黄河大桥经营方表示,目前黄河大桥车流量平均每天7000辆左右,高峰时段可达10000辆,S105通车后将会使黄河大桥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加通畅的交通让黄河两三地的群众的出行更快捷,黄河大桥已做好充分准备。
S105的开通将更好地辐射带动德州、聊城等地区发展,同时随着郑济高铁在长清设济南南站,辐射济宁、菏泽、临沂等地,全市首条地铁的开通,10分钟连接京沪大动脉,全方位打开了长清未来发展的空间和维度,进一步放大长清的区位交通优势、生态优势,长清的桥头堡地位凸显,长清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越开越宽。
责任编辑: 晁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