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挖出东周大墓,主人或与鲍叔牙有关!专家们都“惊了”

2016-08-18 08:30:44 发布来源:齐鲁晚报

济南新东站片区梁王庄二村,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挖出一座东周时期的大墓令世人惊奇,其中出土编钟、鼎等青铜重器,文物部门已经采取相应措。

本地历史文化专家根据研究做出初步推测:墓主或与鲍氏家族有关。

听说挖出东周墓,专家们都“惊了”

记者了解到,此墓是8月13日、14日晚间施工中发现的,后经清点,出土的青铜器像鼎、编钟,一共有一二十件。

在场的济南市、区文物工作人员表示,“从综合出土文物和现场搜集到的绳纹灰陶片来看,这应该是东周时期的一个大墓,在济南市很少有这么大的同时期古墓。”


东、西侧墓壁破坏较严重,各留1米左右,北侧破坏殆尽。目测墓室东、西长6米左右。因为下雨等原因,基坑中坍塌了不少的泥土。

16日采访中,就济南新东站一带发现东周大墓,各路文物考古、历史文化学者第一反应均很吃惊,认为这是一次极有意义的发现。它的面世,对于研究本地周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考古人员此墓很可能与“古国”有关的说法,记者采访到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齐鲁文化专家张华松教授,他在齐鲁古国和济南地方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

张华松介绍,此次发现的“东周大墓”与西南边大辛庄遗址、东南边鲍城遗址相去均不到十里路。

对方向其展示了刚刚拍摄的文物照片。“规格很高,体量很大,挺壮观。”这位考古工作者说。有媒体刊登的古墓中出土的编钟图片显示,两只铜器残损,能看出原来的形制,纹理清晰可辨,具有鲜明的周代风格。

 

记者从多种途径获悉,继15日施工单位向文物部门转交了一宗残缺、破碎的青铜器之后,16日,施工方又主动将一宗品相较好的青铜器上交历城区文物局,总量有二三十件之多。出于文物安全考虑,已将它们转交历城区博物馆收藏。

加上15日接收的那一宗青铜器,现在总量已至少有45件。据知情者透露,这两宗青铜器里面,能看出器形的,光编钟就有19件,钲八九个,鼎4个,簋2个,罍1个,还有搞不清名称、用途的青铜璧形状器物和方钮十来件。根据周代礼制,这座墓的主人至少是大夫级别。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16日下午,专程去看过大墓现场并了解到大墓上方原有巨大土冢后,李所长推测说,地方志上记载鲍山一带是春秋时齐国大臣鲍叔牙的封邑,梁王庄一带当时应该属于鲍邑,村子周边现存和已经消失的古冢体量巨大,显然是当时的贵族——鲍氏家族的墓群,而鲍叔牙墓也是这个墓群中的一个。


随葬品中铜印章,

或能证墓主身份

一座大墓出土后,公众与考古人员最关切的是,墓主是谁?在历史上有何作为?

有考古人员推测,墓主有可能是齐国的某位权臣。根据对遗址、古道、古国、时代等信息的综合判断,张华松做出初步推测,墓主人有可能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鲍氏家族有关,换而言之,与春秋时期那位著名的鲍叔牙有关。鲍山一带,春秋时期除了鲍氏,再无可以与之可匹敌的世家贵族。

记者16日现场采访中,有施工人员言之凿凿,挖出的文物中,还有一枚铜制印章。在场一位考古知名人士也提到,如果印章锈蚀不严重,就有希望揭开墓主身份谜团。

 

延伸:鲍叔牙

据张华松介绍,鲍叔牙祖先是夏族人,是大禹的后代,姒姓。其父亲叫鲍叔,封地便在当地的鲍山脚下。鲍叔牙继承了父亲封邑。

史料记载,鲍叔牙与管仲是好朋友,俩人早年曾一起做买卖,管鲍之交成为中国古代友情的佳话。管仲曾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桓公逃难过程中,管仲曾射过其一箭,差点将桓公射死。桓公回到齐国登基之后,要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国君您若想治理齐国,有我一个人就可以了,若要争霸天下,非用管仲不可,管仲是天下之才啊。

齐桓公于是就将管仲从鲁国引渡回国,拜其为相,最终成就一番霸业。

关于鲍叔牙,我们比较熟知的典故有:管鲍之交,鲍鱼之名,勿忘在莒,推荐管仲,过于刚正。

 

责任编辑: 陈冠艳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