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成、陈松林新当选 住鲁两院院士增至59人
2021-11-18 14:45:2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戚晨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共有两人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的王军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陈松林。至此,住鲁两院院士增至59人,主要分布在海洋、化工、医学、信息、能源等专业领域。
齐鲁工大首位自培院士
据齐鲁工业大学官网介绍,王军成研究员此次增选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自主培养的第一位两院院士。
王军成,男,1952年出生,197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进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工作,历任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研究室主任、所长,山东省科学院副院长。现任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
王军成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40多年如一日,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仪器装备研制,主持国家科研项目10余项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突破了海洋监测浮标系列关键技术,构建发展了海洋资料浮标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海洋浮标的系列化、产品化,支撑建设了国家海洋环境浮标监测网。
王军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等奖励。基于他为我国海洋监测仪器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士等荣誉。
水产行业唯一新晋院士
另外一位新增院士陈松林,是唯一一位水产行业的新晋院士。
陈松林,男,1960年10月生,1998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黄海水产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国际刊物《Mar Biotechnol》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水产学报》和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副主编等职务。
陈松林主要从事鱼类基因资源发掘、性别控制、抗病分子育种、细胞培养及精子冷冻保存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排名1)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2),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5项(第1名)。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农业英才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省和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0多项荣誉称号。
陈松林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在Nat Genet,PNAS和Genome Research等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18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育成新品种2个,主编出版专著4部。其建立的鱼类精子冷冻技术、半滑舌鳎雌性特异标记和高雌苗种制种技术,以及创制的“鲆优1号”和“鲆优2号”牙鲆新品种等成果,已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产生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8月,陈松林带领团队牵头培育和申报的半滑舌鳎“鳎优1号”,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是半滑舌鳎的第一个国审新品种。新品种登记号为GS-01-005-2021。该团队经过10多年的技术攻关和联合育种,累计建立半滑舌鳎家系510多个,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筛选出抗病家系和易感家系,进一步建立了抗病性状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制出抗病育种基因芯片,经过4代家系选育,结合全基因组选择,最终培育出半滑舌鳎新品种“鳎优1号”。
“鳎优1号”新品种的问世为半滑舌鳎养殖业提供了一个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填补了半滑舌鳎养殖业缺乏新品种的空白,对于解决半滑舌鳎养殖业中存在的病害问题和雄鱼比例过高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半滑舌鳎种业发展、加快鱼类抗病育种进程、培育抗病高产优质的突破性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