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范佩瑶: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
2020-04-27 18:59:4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八声哨响,安然更迭。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是一张灰色的巨网,编织在城市的每一个小角落,无处可逃。城市压抑的呼吸着,蓝色的口罩仿佛是黑暗落幕前的最后一缕光亮。苍白孱弱的病人、穿着密不透气防护服的医生护士,闻不到、看不见、触不及的病毒蔓延在医院的每一寸空气中,这,是2020年的序幕。“口罩”、“消毒液”、“新型冠状病毒”、“宅家”这些新型词汇在这个冬末初春喷涌而出。
2020年的春天裹挟着希望、生机、新生在一片安静中姗姗来迟。
在这个迟来的春天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式开始,全国各地众多医护工作者,无畏请愿、挺身而出、逆风而行。为了迎来一个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春天,他们化作春泥、细雨,呵护着春天的每一个希望。他是们让我对“偶像”这个词有新的认知。
八十三岁,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先生,本该避开病毒的危险,在家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又一次站了出来。一如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坚定不移。十七年前,他曾无比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斩钉截铁的话语,犹如定海神针,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一如初始,他就是存在就是每个人的定心丸与信仰。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芳华正茂的姑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纷纷剪下了一头美丽的秀发。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重症隔离病房护士,最小的也才刚满20岁,她们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闷了一身汗,常常累到低血糖。即使冒着每时每刻都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也要用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夏思思,很抱歉这样直呼您的名讳,她是协和江北医院的医生、她是一个两岁多孩子的母亲、她是父母疼爱着的女儿、她更是她丈夫深爱着的妻子,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在救治患者时,主动申请留院观察,不幸被感染。在治疗期间,她主动把ICU床位让给其他患者。在病床上,她依然牵挂工作,希望治愈后能重返一线。2月23日,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29岁。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刚长大的孩子穿上白衣学着前辈治病救人!
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文军同志,他在1月24日的时候给单位科长发短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共赴国难,听从组织安排,请考虑!”可是在这场刚刚才看见曙光,还未胜利战役中,他却不幸被感染,经多方抢救医治无效,于2月23日19时30分,不幸牺牲,年仅42岁。黄文军医生在1月29日检查出新冠肺炎时,已属危重,在2月3日黄文军妻子打了最后一通电话,当时他说话已很费力,口齿不清。妻子告诉他,不要说话了,家里一切都好,让他好好治疗。同事向妻子转达他电话中没说清的话:“早点接我回家。”但是当晚,黄文军医生病情恶化,进行气管插管。有患者本打算疫情结束给黄医生送束鲜花以表感谢。如今,鲜花未送,“战士”已逝。在这个疫情期间,我们出不去的“家”却是他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快回去,把科室的工作安排好……”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外,甲状腺乳腺外科的医生和护士不会想到,这是科室主任江学庆留给他们的最后一句话。在他们看来,那个平时精力充沛、身体一直都很健康的“老大哥”总像棵大树一样在保护病人,保护医生和护士,保护着这里的所有人。武汉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海在江学庆有创插管前最后一刻给他打电话说:“放心,不就是个小病毒吗,你一定能闯过这一关。”然而,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他们之间的永别。3月1日凌晨5时32分,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江学庆这棵大树还是倒了,生命永远定格在55岁。
你看,春暖花开,山河无恙,爱和希望总比病毒蔓延的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那么多的“新偶像”永远的留在了这场战役中,“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等到天亮之后,我们一定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披霜冒雪的守夜人,他们留在了深冬只不过是为了把我们推向暖春,以后啊再也不怕人山人海了,因为那是国泰民安,是万家灯火,是喧嚣人间。
愿我们,在硝烟尽散的世界里重逢,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演讲人:聊城大学 范佩瑶)
微信关注“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发送“新偶像”,为我投票点赞!
责任编辑: 刘芝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