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十年·枣庄|打造鲁南门户枢纽城市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2022-09-29 14:12:1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9月29日上午,中共枣庄市委举行“山东这十年·枣庄”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宏伟回答了记者关于枣庄打造鲁南门户枢纽城市的提问。

张宏伟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擘画了新时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战略蓝图。通衢大道势如虹,路网如织通八方。十年来,枣庄市紧跟国家和省交通现代化步伐,充分发挥通道城市区位优势,持续健全交通体系,科学统筹线网布局,大力提升运输服务能力,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发展,为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归纳起来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围绕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十年间我市累计投入858亿元,接续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初步形成了“内捷外畅、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目前枣庄市境内有高速公路6条274公里、普通国道3条197公里、普通省道12条585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57公里,线网密度增加至每百平方公里17.1公里、居山东省第三位;全市铁路里程突破34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87公里,枣临铁路、惠民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另有26条铁路专用线通往全市各大厂矿企业,构建起了集疏完备的铁路网络。另外,京杭运河主航道升级为国家二级航道,建成启用万年闸复线船闸,实现枣庄市域内运河全线双线船闸通行,水运通航效率显著提高;枣庄机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即将开工建设,启用后将填补我市航空运输空白,为枣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持续提升运输供给质量,服务保障城市发展。坚持以发展多式联运为方向,整合“公铁水”运营资源,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深度融合。截至2021年底,全市营运客货汽车达到5.9万辆,年货运量9717万吨、是2012年的2.1倍;铁路年货运量突破55万车、客运量达到431.4万人次;港口货物年吞吐量1725万吨、客运量40.6万人次。开通了枣庄至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年开行2800余列、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67万标箱,有效保障了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为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运力支撑。

大力推进交通普及普惠,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聚焦“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十年间累计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6242公里、更新农客线路135条、建设乡镇公交换乘站27处,开通城乡、镇村公交147条,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公交车;先后建成6个乡镇寄递物流配送中心、2130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使广大群众“出门就有硬化路、抬脚就能上公交、村口就能收快递”,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人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16条、线路总长6569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实现了500米全覆盖,BRT通车里程突破300公里,枣庄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BRT全域覆盖且通车里程最长的城市,切实以高效“交通圈”成就了枣庄人民幸福“生活圈”。

深入践行“双碳”战略,助力交通绿色转型。坚持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全领域各环节,打造舒适便捷的绿色出行环境。这十年,相继建成凤凰绿道、青龙绿道、榴园绿道等环城绿道6条265公里、绿色步道410公里,串联起“山水林田、城乡村落”的美丽景致,为市民休闲游憩提供了生态空间。扎实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柴油货车10851辆,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全市绿色出行率达到80.7%。聚焦保护内河生态取缔非法码头52家,建设港口智能垃圾接收设备5处,有效促进了内河环境改善和岸线资源集约利用,构建形成了绿色低碳的水运服务体系。

交通强则枣庄强,交通兴则百业旺。张宏伟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省会经济圈的交通联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43公里、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90公里,建成2000吨级通用泊位23个、推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以此为基础争取全面建成两个“123”交通圈,即“枣庄到省会济南、鲁南经济圈及淮河生态经济带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到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到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的“123”客运交通圈及“枣庄货物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123”物流交通圈,高水平打造鲁南门户枢纽城市,为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贡献枣庄力量。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

责任编辑: 苏子龙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