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小伙彭向雨登顶珠峰: 登山是我人生的艺术作品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2023-06-01 10:08:4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5月29日,是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纪念日,而就在5月15日,滕州市张汪镇南彭庄村的彭向雨克服了高原反应、垂直冰壁、危险冰崩、像刀割一样的暴风雪等障碍,用7天8晚的时间成功登上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并将“礼仪华夏好客山东、 榴城荷都山水枣庄、 班墨故里大美滕州”的旗帜展示在珠峰峰顶上。用无畏艰险、永不言败、 砥砺前行的力量,表达着攀登者势必登顶的决心和信念。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山东人的勇气和毅力。
4月29日,彭向雨抵达海拔5360米的珠峰南坡大本营,经过休整和拉练,于5月8日凌晨,从珠峰南坡大本营出发向珠穆朗玛峰峰顶进发,出发的路上经历了极其严寒、缺氧、雪崩、滑坠、冻伤、雪盲、肺水肿、缺水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这个望不到尽头的山顶云海之间和自然环境万分恶劣的情况下,每分每秒都是对意志力和身体素质的极大挑战,彭向雨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一次次的险情,也让我们见证了彭向雨不断挑战自我的奋斗精神。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彭向雨激动的说:“当时在攀登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会出现雪崩、冰崩,眼前的悬崖、悬壁、冰裂缝以及冰原都让大家心惊胆颤。 在加上风大雪大,一部分登山人放弃了攀顶珠峰,我咬牙坚持到了最后,在珠峰峰顶展开旗子的一刻,我的想法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山东,知道枣庄,了解滕州,让山东枣庄滕州在世界之巅飘扬。我是一个漂泊在外游子,心怀感恩,心系家乡,能成功地把带有家乡的旗帜带到峰顶,是一件非常自豪又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在登顶珠峰之后,彭向雨和队员们开始下撤,就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能见度不足两米的暴风雪,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只能一个人通过的希拉里台阶,稍有不慎出现的滑坠,极寒天气导致向导氧气面罩不工作,同行队友主锁冻住无法前进、身体状态急剧下降等很多的危机情形。
彭向雨告诉记者:走在希拉里台阶上,非常恐惧,不敢掉以轻心,一步一步都是从险境中逃生的感觉,当时的念头就是平安回家,很幸运的是我回来了。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无数个惊心动魄的瞬间。
彭向雨继续说,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所以下山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由于山体陡峭,下撤时候还是会经常摔跤的,由于已经接近40个小时没有睡觉,而且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吗,更感觉到腰酸腿疼,想下撤到4号营地就地休息,但是领队和向导坚决不同意必须继续下撤,因为4号营地海拔7950还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海拔。最终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下撤,下撤的过程我边走边向过路人寻找水,可能大家也都弹尽粮绝,最终还是没能找到一滴水,忍受着身体的煎熬,终于最后都挺过来了。
在5月16日凌晨3点左右,彭向雨到达了2号营地,这里算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海拔了,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在脱连体羽绒服的时候却发现羽绒服已经结冰,拉锁也被冻住了,在向导的用力拉扯下,终于脱下了连体羽绒服,当时全身都冻青了。5月16日上午11点半出发,继续下撤,6个小时下撤到珠峰南坡大本营。
彭向雨说:“我是一名职业艺术家也是一位登山爱好者,攀登还是要继续的,七月末我要去新疆重新攀登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同时计划未来从北侧再尝试一次登顶珠峰。
他接着说道,在珠峰峰顶,我正式开启育人愈山生态艺术计划。接下来还会来到珠峰南坡沿线,继续执行我的生态艺术计划,创作更多形式的生态艺术作品。我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的角度出发,通过大地艺术、实验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进行我的育人愈山的生态艺术实践。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视攀登行为为艺术创作,我身体力行的参与到创作当中,自己就如同画笔一般在雪山上绘制作品,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现着自己的思考方式。
现在彭向雨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个在海外留学的博士,他计划在9月回到学校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且通过不同形式的手段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来为改变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同时他还告诉人们,“育人愈山”是我的一件社会雕塑,我会用我的余生去继续完成这件雕塑作品,如果能力范围允许,我也希望能在山东大地做我的生态艺术计划,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艺术能量。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庞立冰 报道)
责任编辑: 苏子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