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1234+N”模式 ,泗水县构建“希望小屋”儿童关爱服务全链条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2022-05-17 15:17:4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客户端
“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实施以来,共青团泗水县委围绕做好小屋维护和儿童关爱“后半篇文章”,创新建立“1234+N”工作模式,着力构建“希望小屋”儿童关爱服务全链条。
紧扣一个中心,组建关爱“护卫队”。泗水县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作用,聚焦“提升关爱留守儿童水平,着力保障困境儿童成长空间,努力把泗水打造成一座最有爱的城市、一个最有温度的地方”工作目标,将希望小屋后续服务项目纳入县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清单,招募爱心人士组建“小屋故事宣讲团”,建立起政府主导,团委牵头,社会组织和镇街配合,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的小屋儿童关爱保护机制,进一步擦亮“希望小屋”品牌,建立了具有泗水特色的后续服务新格局。
用好两大阵地,打造温暖“童心湾”。用好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资源共享,多部门联动,聚力创建“泉乡有爱 合护未来”品牌,依托温馨话语室、心理疏导室、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成长训练营等,为小屋儿童提供课外辅导、亲情陪伴、兴趣养成、安全教育等课程,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用好阅湖尚儒校外实践基地,为小屋儿童专题开设美德教育、劳动教育、农耕文化、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素质提升课程,帮助他们厚植家国情怀,增长见识才干,促进小屋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建立三项机制,畅通成长“快车道”。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泗水县已建成小屋219间、在建22间,按照1:2比例招募400余名志愿者担任小屋儿童“成长记录官”,每月开展一次结对帮扶活动,收集整理小屋儿童成长故事和志愿者服务故事。建立习惯养成激励机制,制作日常维护记分牌,不定期回访督导,从地面卫生、礼仪礼貌等十个方面对小屋维护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每月开展一期“优秀小屋”选树活动,并兑换“微心愿”。建立小屋全流程监管机制,对小屋建设使用全过程纪实,定期评估项目成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实施四大行动,搭建圆梦“连心桥”。实施爱心助学行动,发动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踊跃捐款,为小屋儿童发放助学金。实施“暖冬行动”,每年冬天为孩子发放棉衣、面粉、肉类、清洁包等春节礼包和暖冬包,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为受助儿童缝制爱心棉被,不断改善儿童生活质量。实施圆梦微心愿行动,动员社会各界认领儿童心愿单,增强孩子们的幸福感。实施“希望成长营行动”,每月开展一次集中陪伴活动,组织小屋儿童与城市发展对话、与青年榜样对话、与职业和人生对话,助力小屋儿童全方位成长。
打造N项品牌,画好幸福“同心圆”。打造“微爱妈妈”品牌,提供集中亲情陪伴服务,弥补孩子缺失的母爱。打造“微爱姐姐”品牌,对接青岛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微爱回信、共读一本书等方式,倾听孩子内心,为孩子建立一个有爱的“朋友圈”。打造“家庭教育课堂”品牌,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课堂,为家长讲授如何教育孩子、关爱孩子,帮助家庭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面貌,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打造“成长计划”品牌,从物质、心理和社会需求等层面设计专业化活动,给予小屋儿童多层次、多维度的精准关爱,让小屋儿童在社会大家庭的阳光雨露下健康茁壮成长。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一颖 通讯员 王运智 报道)
责任编辑: 刘一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