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代炒菜”突然火了,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新兴职业不断涌现!
2022-11-15 13:11:42 发布来源:山东经济广播
近日,网上一位女子晒出厨代炒菜的视频,引起大众的关注和热议。她上门代炒菜、代做饭,一共做了一桌子菜。不少网友表示此项新兴服务很赞,章女士曝光收费标准:四菜一汤66元,六菜一汤88元,10个菜128元,12个菜148元,厨房卫生打扫干净,洗碗加10元,免费帮买菜。她表示接到的单大多是年轻人,有时候给他们做生日宴。很简单的一条做饭的视频,但是却能引起网友们热议,甚至有些网友调侃,已经准备去学厨师了。
在一些市民朋友的表述中,“上门代炒菜”似乎成了前景无限的新兴服务。事实上,早在2014年,“回家吃饭”等一些私厨上门类APP就曾风行一时,甚至被奉为“美食界滴滴”出尽风头,也曾备受资本追捧。济南饮食业协会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秘书长赵欣:“今天也看见近期非常火爆的上门炒菜服务业务,站在我们餐饮圈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也是应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需求,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不论是原有的有很多厨师带着食材上门服务,甚至于在互联网经济发展快速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热门的APP叫“滴滴大厨”,他也是用厨师通过上门服务的方式,来给广大的普通的顾客提供专业的餐饮的服务。但是从后续的情况来看,这种的服务的模式的需求是具备的,但并不具备一个项目的普遍性,就是厨师上门服务的业务模式。”
作为去家庭提供私厨服务的个例,自然能有人把“上门代炒菜”这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随着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的公司举办展会年会活动等,也需要有专业的厨师来进行专业的服务。那么,针对这种相对专业、体量大的需求,对于专业厨师来说,“上门代炒菜”会不会是未来的一条出路?
济南饮食业协会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秘书长 赵欣:“我们说到的类似于像会所还有一些专门的接待,可能就会有专门的厨师上门来做,这种需求是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大的一些需求模式的,甚至于普遍大家也越来越接受这样的方式,由专业的餐饮的大厨他们上门来制作,甚至于大厨列好菜单,提供好原材料,上门来做,但是现在这次我们新闻中间所提到的价格比较低,一顿饭从60多块钱到根据菜品的数量的多少到100多块钱,这种应该是属于他和专业的厨师还不太一样,也有一部分的需求的市场,这种方式相对来讲应该是说不会成为一个主流的一个后续厨师的出路。”
几年过去了,类似“回家吃饭”这类APP逐渐悄无声息的淡出,到底是厨师上门服务本身不成立,还是支撑这一服务的O2O渠道不适用?
有专家分析:厨师上门服务平台从发展现状来看,还没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开创新的增值性服务,这也是是未来需要积极探索和思考的。此类平台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厨师上门服务当中的差价。一个订单下来实际上赚取的利润非常少,仅依靠这种盈利模式,平台很难实现盈利。
近年来,随着网络平台的外卖服务飞速发展,这种新商业力量不断涌现,它们的出现显著提升了生活便利度,对年轻人而言,更是为提升生活品质和效率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新零售不断深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正在层层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场景中。收纳师、遛狗师、陪跑师、陪诊员、上门给老人洗澡等,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互联网服务行业越来越精细化,也包括我们常见的“跑腿”服务。
“工作日没法请假陪老人去医院,但也实在不放心腿脚不方便的母亲一个人去看病。”白领唐女士近日就通过美团平台预约了一位陪诊员陪母亲前往医院就诊,在详细确认了老人的病历、就诊记录及大概需要的检查项目后,平台为她分配了陪诊员汪洋,费用是半天(4小时)298元。
据了解,在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等搜索陪诊服务,这类服务基本按半天时间计费,价格基本在200至300元之间,而车接车送的“尊享VIP陪诊”单次价格高达598元。目前仅在抖音平台与“收纳师”相关用户百余个,基本上以发布收纳相关短视频、带货以及开设课程为主要内容。网红“95后”收纳师“纳爷”粉丝量43.7万人,15个线上课时收费5899元。7月“纳爷”曾在网上发起月入百万挑战,最终36天收获40余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这说明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需求能得到不断满足,生活将更加便利。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强:“要讨论这些新兴职业的发展空间,其实是需要看它背后依托的社会需求空间。因为新兴职业的发展空间是与其背后相联系的时代需求密切相关的。比如,年轻人用孤独“投喂”了千亿宠物经济市场,从而带来了“狗粮品鉴师、宠物伴宠师、宠物侦探、宠物减肥师、宠物入殓师、宠物烘焙师、宠物驯导师、宠物保健师、宠物健康护理员等等”一系列新兴职业。再比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大城市返回家乡创业,这些返乡创业成为城归族的新农人,就开辟了“农业主播”这一新兴职业的春天。”
除了企业推动,自2021年人社部就已经承认“整理师”的职业工种身份,“十四五”的新时代职业推荐上,着重介绍了“整理收纳师”,从官方的层面,给予各种新兴职业最大的扶持。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强:“今年9月2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联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与前一版,即2015版的大典相比,2022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净增了158个新的职业,现在职业数达到了1639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很简单,因为职业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出现逐步产生和变化的,“职业”本身就是与时代、与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的。因此,新兴是一个相对的词。近几年,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新科技的兴起,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带动了新兴职业的不断出现,即使一些传统职业,其内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无疑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在新兴职业岗位就业的机会。”
刘强教授还认为:对于这些新职业,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作为企业平台要肩负起主体责任,设立门槛,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进行把关,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治理力度,创新监管手段,让新兴职业规范发展。“只要科技不断进步,产业不断升级,经济不断发展,新职业就会不断涌现。要判断一个新兴职业的未来空间,就看社会对这一职业所在的行业的需求大小即可,社会需求越大,那么与此相关的新职业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
齐鲁人才研究院副院长、齐鲁人才网市场总监李召华表示,“新兴岗位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所带来的产物,互联网行业近年来飞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催生出许多新岗位,为求职者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很多企业都在通过新媒体途径寻求突破和转型,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和技能型职业,都展现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