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邻居家装修了,结局令人意外......

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2023-03-20 14:48:2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还有比买到烂尾房更悲伤的事吗?有的!那就是我把邻居家给装修了!”

日前,家住四川省攀枝花东区某小区的陈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因开发商销售部和工程部的图纸标错了单元号,她错将邻居家的房子当成自己的房子进行了装修。

事件的结局很暖心,陈女士和邻居没有发生纠纷,邻居出了装修款近一半的价格买下装修材料,“结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太多了,现在我们两家关系还不错。”

这起“乌龙装修”事件让人啼笑皆非,而整个过程中涉事各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体谅,又让人意外且感动。

据陈女士讲述,她于2019年购买了某小区的这套房子。“当时想着提前进去装修,这样一交房就可以入住了。”于是,陈女士找到开发商工程部的负责人,签下相关手续后,获批提前进行装修。

当时,小区房子的主体结构虽然修好了,但并没有标注单元号门牌号,进去时只能由工程部负责人带路。动工前她再次找到工程部确认,图纸上标注的位置就是她的家。忙碌大概4个月后的一天,翻看购房合同才发现,她正在装修的房子,竟然是邻居家的。经仔细鉴定后发现,当时是销售部和工程部的图纸出现了问题:图纸上的单元号印反了。

简单回顾事件过程,责任其实非常明确,图纸出了问题,责任自然是在开发商的工程部。事后工程部的负责人也没有推卸责任,对陈女士表示“很不好意思”。“他本来也是个热心肠,平时还免费用塔吊帮我吊装落地窗玻璃,还主动帮我联系被我装错房的邻居,一直解释是因为他的疏忽造成的,所以我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陈女士说。

陈女士没有追究工程部负责人的责任,而装错房的邻居得知事情经过,在震惊之余也是选择了谅解。陈女士说,当时她一共花了4万多元,经过协商,邻居用差不多一半的价格,买下了之前的装修材料,把她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用善意去看待这个世界。”3月15日,陈女士在社交媒体发布“错装邻居家”后续时,写下了这句话。“现在我跟邻居也成了朋友,我自己的房子也启动了装修。

一起原本可能是“矛盾纠纷”的事件,因为“善良遇见善良”,变成了一个暖心故事。

所谓“宝地易寻,善邻难得。”中国自古就有着“唯邻是卜”“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传统,正是因为人们重视邻居,重视邻里情,才会流传着许许多多择邻而居的故事。陈女士“乌龙装修”事件,真实诠释了什么是“让善良点燃善良”,什么是“用文明激励文明”。

美好城市需要善邻为伴。

在传统的村落里,邻里关系多是宗亲族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而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逐渐演变成“高大上”的社区,邻里关系也从传统的熟人关系逐渐变成疏远的陌生人关系。

在开放、发展、包容的城市里,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性格等各种差异悬殊。缺少了人情世故的调节,没有了公序良俗的缓冲,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就成了矛盾纠纷的导火索:楼上走路太重,影响了楼下休息;隔壁在门口摆鞋架,占了公共空间;有孩子要练琴考级,有人在这个时段要好好休息……邻里纠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在处理邻里纠纷方面,我国有着完善的法律规定。泺源君认为,带有明显主观恶意、造成恶劣后果的,该诉诸法律的还是要依靠法律的力量,对这类事情要“零容忍”。而现实中,很多时候,邻里纠纷并没有主观恶意,这时法律是次优选择。因为很多问题,通过邻里协商和理解包容是完全能够解决的,通过文明约束和道德自律也是能够避免的。陈女士“乌龙装修”事件圆满解决,就是各方充分协商、理解包容的典型事例,也充分展现了文明和宽容的力量。

跳出这件事情本身,泺源君想到一个问题,“中国好邻居”是如何形成的?

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中国好邻居”应该是个人修养、社区治理、社会文明共同的结晶。基层社区治理的“三驾马车”是: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它们构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三位一体治理格局。

在山东,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建设,红色物业正在成为邻里间解决摩擦的“润滑剂”,让小区居民们实现了“遇事不要慌,下楼来商量”。除了帮助业主们解决矛盾,济南多家齐鲁红色物业还会定期召开“业主恳谈会”,倾听居民们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很多人说:社区的“人情味”越来越浓。

过去一年,山东制定实施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若干措施,全省社区工作者配备达到8万名,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三年行动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城市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根据《方案》,要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在职责方面,其中一块是,中央社会工作部划入民政部的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拟订社会工作政策等职责,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从中央到县四级党委统一设置社会工作部门,体制更顺、力量更强,由此带来的基层治理的更大变化,让人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 张依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