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高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主体封顶!
大众日报记者 董卿
2022-12-21 15:11:0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2月15日上午,随着一根长7.8米的钢梁缓缓上升、精准就位、顺利吊装,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建造的烟台莱山滨海健康驿站项目A座钢结构主体实现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烟台莱山滨海健康驿站项目位于莱山区观海路以东,金桥路以南,建筑高度78米,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分为A、B两栋主楼和4层裙房区域,是目前国内最高的钢结构MiC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首个平疫结合、具备防疫功能的大型永久性隔离设施。记者了解到,项目总用钢量12000余吨,已完成10000多吨钢结构吊装工作,完成比例约85%,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剩余部分钢结构施工,计划于12月31日实现钢结构全面封顶。
倒排工期明确节点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仲冬时节,寒冷加剧,但在烟台莱山滨海健康驿站项目建设工地,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随着塔吊、汽车吊来回转动,一根根钢构件缓缓吊入指定位置,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有序作业。
“自9月28日钢结构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天气变化等问题,历时2.5个月完成了A座钢结构主体钢结构吊装工作,剩余部分钢结构将会在15天内安装到位。”项目钢结构部门负责人周贤明介绍道。
为了确保钢结构主体能够顺利完工,钢结构施工团队50余名管理人员和工人实施24小时不停工作业,平均每2.5天就安装好一层钢结构,6天完成一层主楼和裙房钢结构施工。“为了加快施工速度,我们在项目建造前期,就对钢结构节点进行了深化设计,采用了‘工厂制作+现场吊装’的方法,大大缩短了建设时间,降低了施工周期。”周贤明说,项目选用了具有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级资质的生产厂,作为钢构件的供应商。在工厂加工构件时,派去了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驻场监造,以保证钢构件的加工质量和进度。
“我们项目钢结构的特点首先是用量比较多,超过12000吨,其次绝大部分钢柱采用的板厚都大于30mm,最厚的钢板为50mm,都是项目建造不常使用的钢板。再是钢材强度也非常高,采用的钢材材质型号主要为Q355和Q420,均属于高强度钢材。”周贤明进一步介绍,钢结构团队将继续细化工期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证顺利完成剩余钢构施工节点。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匠心打造精品工程
值得关注的是,烟台莱山滨海健康驿站项目采用了“钢结构框架+MiC箱体”组合施工的技术创新,实现了模块化建筑产品从低层、多层建筑到高层建筑的跨越,是我国MiC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据周贤明介绍,过去钢结构MiC产品因连接节点问题一直无法突破到高层,成为行业瓶颈。而烟台莱山滨海健康驿站项目运用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模块化建筑灌浆连接节点技术,实现了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等强连接,突破了高层瓶颈,可快速建造百米高层建筑。
“我们项目钢结构MiC箱体的吊装,主要分布在A座的5-20层,通过320吨履带吊,利用新型模块化建筑灌浆连接节点技术,将MiC箱体更好地匹配了钢构对接接口,保证了吊装的就位精度。”周贤明介绍道。
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在楼层比较高的情况下,施工精度的控制成为了钢结构施工的重难点工程之一。其中MiC箱体安装精度达到了水平位移7mm以内,高度控制3mm以内;节点部位的焊缝等级为一级焊缝,并且要有效控制焊接变形。为此,钢结构在工厂制作时,就必须达到设计标准,加工厂大量采用全自动标准化机械设备进行下料和组对加工,从而确保每根构件的精准制作。
钢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从地脚螺栓预埋开始,到钢柱安装,再到钢梁安装,全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钢结构构件吊装、安装完成后,对钢构件校正测量,最后对整体钢结构复测,以保证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此外,钢结构安装测量采用全站仪和经纬仪进行“由整体到局部”的全过程测量跟踪,以减少安装误差。钢构件进场前,还会对测量控制网进行测量复核。安装前对钢构件截面尺寸、螺栓孔距、钢柱牛腿等部位进行复测保证精度。
接下来,烟台莱山滨海健康驿站项目将进入大面积机电安装、内外装饰施工阶段,整个项目预计于2023年7月31日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卿 报道)
责任编辑: 从春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