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两海”:蓬莱百亿级产业航母乘风破浪

大众日报记者 从春龙

2023-07-03 18:52:4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蓬莱,辖区海域面积50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4.5公里,港口码头岸线21.7公里,自然水深10-24米,是国内公认的深水良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模块、高技术船舶等海工产业发展多年,拥有风电装备制造、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循着自身优势特点,蓬莱区委、区政府抢抓“建设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设立黄渤海新区两大历史发展机遇,以生态破题、经济落脚,实施深远海、海外“两海”战略,把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放在全球大格局中来把握谋划,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国际领先的海上风电产业高地。

风从海上来,电从风中生。百亿绿色产业航母已然蓄足能量,劈波斩浪挺进“两海”。

顺势发力 高点谋划布局海上风电

审时度势,方能成事。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的布局立意深远、指向明确,得益于蓬莱的资源禀赋优势,也是区委、区政府把握国家战略机遇,在赢得未来发展先机中打的一次“主动仗”。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横跨黄渤二海,处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交汇处,就近可辐射辽宁、河北海域,面向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是山东省海上风电规划三大基地中心位置。同时拥有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区共有万吨以上泊位20个,为大件吊装出运提供了深水码头要素保障,大金和巨涛两个老牌海洋重工企业自有对外开放码头,全区共有万吨以上泊位20个,具备打造海上风电施工安装中心、运维中心、风电装备出口中心的优势。

全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二〇三五愿景目标建议中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壮大包括新能源、海洋装备等在内的九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以海上风电为主战场,积极推进风电开发。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在全省率先提出打造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的发展目标。2021年,省政府报告提出支持烟台建设中国北方风电母港。2022年”两会“期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烟台明确提出“建设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形成以蓬莱风电母港为核心,全省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的要求,这也为蓬莱风电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蓬莱顺势发力,成立了海上风电母港指挥部,规划了面积6.5平方公里的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产业园,计划上游引进风电设备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应用研发中心项目,中游集聚风电主机、叶片、电机、轴承、风电机舱罩等装备制造项目,同时引进电力控制系统和海底电缆等项目,下游配套安装、运营维护和培训等,打造集风电主机、叶片、塔筒、检验检测、安装运维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以海上风电为主,海洋牧场、氢能、储能融合发展的清洁能源生态体系。

蓄势腾飞 集聚效应激发产业动能

7月伊始,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产业园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上海电气风电主机将实现首台产品下线,至此,蓬莱区成为全省第一家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园区。

蓬莱风电装备产业起步较早,2006年巨涛重工就开始涉足导管架生产,以生产塔筒为主的大金重工2009年落户蓬莱,央企东方电气叶片项目2020年投产。2022年,随着国企上海电气主机项目的落地,全区全部集齐海上风电产业链中游装备制造环节的风电主机、叶片、塔筒和管桩四大主件产品,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得到体现。

精于风,不止于风。在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产业园“一港三中心”规划布局中,一港是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三中心分别是:中国重装装备出口中心、北方海上风电智慧运维中心、山东省海上风电研发检测中心。产业是发展内核,吸引着资源、资本和技术,从“融入”向“融合”突破。自2022年以来,以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为圆心,我区不断集聚并优化产业链。目前,重装港区已落户大金重工、东方电气;重装制造区已落户上海电气、山东海缆,综合服务区已落户海工防腐、永进、广泰、特耐王等;配套园区已落户华能、中广核储能及集控中心等项目。

如今,沿着蓬莱区海岸线向东,一系列重大海上风电项目相继在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产业园内落子,园区已形成风电产业大件运输、技术服务、人才配套等完善的要素保障体系,产生了产业集聚效应。目前,相关产品已覆盖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俄罗斯、巴拿马、阿根廷、智利以及非洲、拉美等全球近30个国家。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产业园先后获得”山东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和”烟台市清洁能源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专业园区“称号。

乘势逐梦 加码布局续写华丽篇章

至2023年末,形成与海上风电开发规模相匹配的主机设备生产能力,为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首批示范项目供应风电机组产品,预计实现产业年产值160亿元。至2025年末,园区产值达350亿元,生产规模达300万干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0万吨……乘势而上,谋求更大发展。为实现“一年快起步、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目标,2022年10月,蓬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重新理顺了风电母港指挥部的工作体制,实行“指挥部+管委会+街道+平台公司”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工作衔接顺畅,运行高效。与此同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也被列入未来发展布局。

深度融合,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鲁东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海上风电科创中心、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叶片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打造产业科创新高地。

超前谋划,延伸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依托园区优良的港口条件、完善的产业链条、近邻半岛北海上风电基地的选址优势,联合哈工程烟台研究院、蓬莱巨涛、中集来福士等企业,推进建设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科技工程示范项目建设。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从春龙 通讯员 张磊 报道)

责任编辑: 从春龙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