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西海岸交付运营!“渔业养殖航母”从新区驶向深蓝

2022-05-23 11:14:3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

青岛西海岸报/西海岸新闻网记者 刘腾

◆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西海岸新区正式交付运营

◆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船载舱养”模式打造深远海养殖“中国样本”

“渔业养殖航母”从新区驶向深蓝

5月20日上午,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码头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9时许,伴随着汽笛长鸣,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正式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

“国信1号”养殖工船。傅学军 摄

设置15个养殖舱

打造“移动的海洋牧场”

“国信1号”身着红蓝相间的“外衣”,宽阔的绿色甲板上装载着投喂、加工、起捕等专业设备,在一艘船上构建起了“移动的海洋牧场”。

这艘船总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共设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单舱水体量超过2个标准游泳池,堪称“渔业养殖航母”;融合苗种繁育、海洋装备技术、信息化技术全产业链,是全球设计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实用性和可靠性最强的渔船。

2020年12月,“国信1号”在新区启动建造,2022年1月出坞下水,4月30日至5月5日在黄海海域顺利完成海试,48项(套)船舶和养殖装备试验结果均达到或优于预定指标,参与试航的中国船级社、渔机所等各方专家评价超出预期。

据悉,该船将引领海水养殖产业的变革,集约化、工业化的渔业生产新模式将推动海水养殖产业从近海走向深远海,从传统生产方式转向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时代,在我国乃至世界渔业工业化养殖领域填补行业空白,以其前瞻性、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养殖技术与装备创新,向世界提供了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方案”,为我国抢占全球高端渔业养殖装备市场制高点留下了“青岛印记”。

探路“船载舱养”

将养殖区域推向深远海

交船运营后,“国信1号”将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列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间开展养殖作业。以“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深远海,通过利用全球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可有效利用深远海适宜海域进行长期游弋式养殖,躲避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

在品种选择上,“国信一号”选择了经济价值高、市场接受度好的大黄鱼,明确了工船养殖大黄鱼的最佳生长环境关键参数指标,优化了饲料营养、投喂策略、病害防控、养殖密度、生长特性等关键养殖工艺参数。

根据此前的中试船舱养实验,“国信1号”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1/4。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能够实现平均养殖密度22公斤/立方米,成活率95%以上,月增重70-80克。全船15个养殖舱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预计第一批高品质工船大黄鱼将于今年秋季起捕上市。

未来,10万吨级“国信2号”“国信3号”将继续推进,不断优化迭代与船舶定型,预计2024年交付使用。30万吨级的“国信4号”养殖工船也正在开展功能论证和设计建造,将陆续开展大西洋鲑、石斑鱼等名优养殖鱼种的养殖作业。

以高科技为支撑

引领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

当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以深远海养殖为标志的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逐步兴起。相较于前五次海水养殖浪潮主要着眼于苗种技术问题,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将是海水养殖产业变革性的进步,是融合苗种繁育、海洋装备技术、信息化技术全产业链的改变。

“国信1号”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了船舶工程、海水养殖、苗种繁育等各项技术,形成新型海洋渔业生产方式。

据该船总体设计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信1号”进行了多项降噪技术改进,目前航行工况和养殖工况下,养殖舱内水下噪声最大为136分贝和140分贝,测试结果超越了静音级科考船水平。

此外,“国信1号”构建了船端智能化管控中心和船岸一体化智慧云平台,全船2108个测点信息对养殖舱内水、氧、光、饲、鱼进行集中控制与实时监测,实现智慧养殖。同时,配备了高效节能舱养增氧设备、智能光控系统等关键设备。

承载着青岛继续引领中国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梦想,“国信1号”从西海岸起航,将劈波斩浪,助力海洋产业发展驶向“深蓝”。

责任编辑: 苏芃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