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菜篮子”拎出满满幸福感

2022-08-22 10:45:5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

青岛西海岸报/西海岸新闻网记者 王雪

宽敞的过道、干净整洁的地面让人眼前一亮,蔬菜区、水果区、水产区等分区布局科学,产品摆放有序,品类丰富多元……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黄岛街道的刘公岛路市场发现,经过改造后,市场颜值气质实现双提升。

农贸市场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更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始建于2012年的刘公岛路市场,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棚区老化失修,给商户经营和市民消费带来诸多不便。为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2021年,黄岛街道投资800余万元对刘公岛路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市场内160户经营业主全部回迁。

升级改造后的刘公岛路市场宽敞整洁。记者 李亮 摄

便利百姓生活

两座棚区分批改造

“姚姐,来20斤蟹子,麻烦您多加些冰,我邮寄给哈尔滨的朋友尝尝鲜。”“没问题,咱紧着肥的挑!”一大早,家住盈泰家园的市民宋传志便直奔刘公岛路市场水产区挑选海鲜。宋传志熟络地与摊主姚二妮攀谈,不一会儿,两人就将挑好的梭子蟹装进了保温箱。“自从市场改造后,买菜不再像‘打仗’,来的次数都多了起来。”宋传志笑道。

据了解,刘公岛路市场始建于2012年,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棚区已老化失修,地面也破裂不堪。2021年,黄岛街道投资800余万元对刘公岛路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为不影响业主经营秩序,便利周边百姓生活,刘公岛路市场搭建起临时摊位,对两座棚区进行分批改造。

“先改海鲜区,去年11月底正式迁回新建棚区;后改副食品区,今年5月底完成回迁。”刘公岛路市场负责人冯学奎介绍,此次改造将经营面积5200平方米的两座钢结构大棚,包括屋顶、建筑立面、电路线路、货台、地面以及消防设施等全部按照规范化市场建设标准进行施工。“目前,市场内160户经营业主全部顺利回迁。”

环境靓人气旺

老旧市场蝶变升级

送走宋传志,海鲜经营户姚二妮又忙着张罗起其他生意。姚二妮是刘公岛路市场第一批业户,已在此经营11个年头,作为老经营户,她见证了市场的“蝶变”历程。

“刚来刘公岛路市场卖海货时,当时这里还是个新建市场,但经过几年的风吹日晒,棚体老化了,不遮风不挡雨,夏天棚里40℃是常有的事儿。”姚二妮对记者说,改造后的刘公岛路市场环境美观且舒适,有保温层、通风扇,还有专人做保洁,里里外外都干净,一点异味也没有。据冯学奎介绍,现在市场大棚全部加了保温层,冬季能保暖、夏季可隔热,两个棚顶还安装了96个排风扇,最大限度保障空气流通。

“市场大变样,环境好了,人气旺了,生意更好,这都是提升改造带来的新气象。”姚二妮高兴地说。

服务优秩序好

文明之风浸润生活

买菜如逛超市般的泽润爱家农贸市场、有着30年发展历史的青岛东街农贸市场……记者走访发现,如今西海岸新区农贸市场“样貌”不断呈现出新变化,“气质”也向前迈进。

童叟无欺、诚信交易,是一个市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明码标价,不缺斤少两,是对我们市场业户的最基本要求。”冯学奎告诉记者,区市场监管局驻场监管人员每天都会来市场监督诚信经营、食品安全等情况,如今走在市场里,环境干净整洁,业户文明经营,昔日的老旧市场实现了华丽蜕变。

市场经过升级改造,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消费体验,经营业户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大家也开始自觉维护起市场环境和秩序。“我们将继续营造整洁舒适、规范有序的环境,努力打造让业主安心、让顾客舒心的便民市场。”冯学奎说。下一步,刘公岛路市场将多措并举,进一步打造服务优、秩序好的市场环境。

■ 记者手记

让“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它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更是一面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镜子”。日前,记者走访了新区多个农贸市场,切身感受“菜篮子”里的变化:随着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和商户文明经营、诚信经营理念的加强,从农贸市场刮起的文明之风正温润着整个西海岸。

如何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从小处入手、在细节上发力,大力抓好市场规范管理,着力营造文明经营之风。同时,完善农贸市场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加快形成精细化监管合力,让农贸市场提升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 祁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