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记丨西海岸新区积米崖码头:船来喽,鱼虾满舱抢“鲜”归

2020-09-03 10:39:4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

9月2日凌晨3时,西海岸新区积米崖码头迎来了首批渔船归港。一艘艘渔船经过一夜捕捞,满载而归,刀鱼、鲳鱼、鲅鱼、虾蟹等各类渔获塞满船舱,空气里都弥漫着海货的鲜味,码头上也格外热闹,许多商贩和市民早早地守在岸边争抢“头网鲜”。

渔船靠岸,积米崖码头上演”抢鲜大战“。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亮 报道

渔民将鲜鱼搬运上岸。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亮 报道

渔船靠岸

开海归来鱼满舱

凌晨3时许,记者驱车赶往积米崖码头,临近码头时车流渐增,轿车、面包车、冷藏车等聚集在通往码头的道路上,鲜有空隙。记者就近停车,徒步前往码头。

到达码头,记者发现已有少量渔船归港,海面深处灯光点点,一艘艘渔船正加紧回港,不多时空荡的码头就被渔船填满,码头立即热闹起来。

一艘船名号标识为鲁青新渔60765的铁壳大船前,甲板上船员们忙不迭分拣归类渔获,金属U型架架在甲板与码头间,一箱箱渔获顺着通道传递上岸,不一会装满渔获的白色塑料箱就在码头上堆成了小山。

“开海头道网,我这两条渔船差不多得有1万多斤渔货,估摸能卖三四万块钱。”船老大刘红师告诉记者,“首航出海捕鱼,我们去的是灵山岛海域,这次收获的刀鱼最多,鲅鱼和鲳鱼相对少一些,还有一些梭子蟹。”

不远处,船老大刘向芳正忙着和抢购的商贩讨价还价,和刘红师收获相差不多,两条渔船共1万多斤渔货。“我们鲅鱼多一些,新鲜大鲅鱼25元一斤。大刀鱼比较少,一斤少了45块钱不卖。”

市民挑选新鲜的梭子蟹。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亮 报道

渔获销售可观,渔嫂忙记账。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亮 报道

现场直击

市民抢鲜热情高

“我们买了鲅鱼、刀鱼和螃蟹,每人花了1500元左右。”凌晨4时许,市民李斌和朋友早早来到码头抢购,“每年开海我都来抢第一网海货,就是图个新鲜。”

头戴射灯、身穿围裙、腰挂钱包、脚登雨靴、胸前挂着收款码,手里拿着一支笔、一本账、一个计算器……码头上,被市民、商贩围在中间,跟顾客讨价还价的渔嫂们装扮格外吸睛,唐美娟就是其中一员。商讨价格、上秤过磅、安排装车、扫码结账……唐美娟一系列“标准流程”干净利索,“记不清卖了多少钱,账本记了一页了,得回头再算。”顾不上和记者细说,唐美娟便又忙活起来,“你别抢,这箱他要了,来个人给他装起来。”记者注意到,在购买者中,有不少人拿着小手电筒,买之前都会在海鲜上迅速一照。“这些人都是商贩,鱼符不符合要求一眼就看得出,很多都是熟客。”刘红师解释说。

市民和商贩围在一起,争先恐后抢着最新鲜的第一网渔获。清晨8时许,刘红师和刘向芳的2万余斤鲜鱼被一抢而空。

刀鱼丰收,市民精挑细选。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亮 报道

渔民为市民选购的大刀鱼称重。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亮 报道

品种丰富

刀鱼鲅鱼唱主角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归港渔船渔获中,刀鱼、鲅鱼、鲳鱼是主角,梭子蟹、红头鱼等紧随其后,此外还有不多见的海鲫鱼、红加吉鱼等,品种琳琅满目。

“我们开船走1小时左右到达灵山岛附近海域,两条船一晚捕捞2—3网,第二天凌晨4点多就能回来。”刘向芳告诉记者,开海后,他们每天都会重复这样的工作,直到休渔,“现在还有出海近一点儿的小船,过段时间也有出去一周、半月的大船,不同渔船的收获不一样。”问起与往年收获的变化,刘向芳对记者说,“从数量和种类来看变化不大,不过头茬不太有代表性。”

由于刚开海,海鲜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价格也比较亲民,“接下来海鲜会大量上市,根据往年销售经验,价格不会太高,但由于临近中秋、国庆,价格会逐渐上涨,国庆后会趋于平稳。”在码头上经营一家海鲜行的老板刘梅告诉记者。

渔民喜丰收,市民忙尝鲜,商贩抢上市……码头一派繁忙热闹的渔丰抢鲜场景。采访结束,记者也忍不住买上几斤鲜鱼,回家炖上一锅尝尝鲜。

(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涛 报道)

责任编辑: 祁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