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驻村帮扶 帮出村民好日子

大众日报记者 都镇强

2023-11-10 11:34:5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1月1日,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派驻高密市阚家镇冯家屋子村第一书记陈光捷再次来到蘑菇种植户刘春武家的大棚里,查看喷灌设备运行情况。眼下正是蘑菇的收获季节,刘春武又忙着收获成熟的蘑菇。“多亏了陈书记帮着协调为我们村新装了变压器,今年不用担心大棚用电影响收成了。”刘春武说。

冯家屋子村现有村民489户1336人,库区移民8户31人,属库区移民村。2021年10月底,根据高密市委第六批市直部门(单位)包村联户和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安排,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帮扶阚家镇冯家屋子村,选派陈光捷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为期两年的帮扶。该公司领导亲临指挥,坚决扛起定点帮扶的政治责任,制定《助力高密市冯家屋子村乡村振兴创建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推进计划,要求驻村第一书记要躬身为民、主动作为,切实担负起党组织赋予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做好乡村产业项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做好争取扶贫项目建设,增加农村集体收入。

驻村后,该公司驻村第一书记与帮扶队员一起,从村民最关心的事入手,满足村民用电需求,争取光伏扶贫项目,改善村容村貌,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幸福感。由于定点帮扶工作突出,冯家屋子村被国网山东电力授予“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被高密市阚家镇表彰为“基层党建标杆村”“平安建设工作标杆村”“经济发展标杆村”多项荣誉称号。

改善用电环境,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来到冯家屋子村后,陈光捷不等找好落脚地方,就开始走访调研,立即对村里的用电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统计了老旧线路、破损表箱、电压不稳定等问题。

刘春武是村里的蘑菇大棚种植户,他向驻村第一书记反映村子东北部区域电压不稳定,致使他不好控制蘑菇的温湿度,让他很头疼,希望给予解决。陈光捷把这件事记在了民情日记本上,装在了心里。“村子是10年前改造的农网,原来的配电室地处低洼地带,一到夏季经常进水,反映最多的还有村里东北部区域的大棚种植户和个体熟食加工户,他们这片区域一直由3号配电台区供电,区域存在低电压问题,变压器容量不够。”陈光捷对最初村里的用电情况记忆犹新。

冯家屋子村原有3台变压器总容量810千伏安,户均容量仅1.8千伏安,10年前实施的农网改造。在摸清村里整体用电情况后,陈光捷和该公司帮扶队员一起,结合村里的电网现状,制定了农网三期改造计划,向高密市供电公司汇报了冯家屋子村农网改造方案,并很快得到支持。

该公司按照陈光捷的建议,分三期对冯家屋子村进行了改造升级。一期投资17万元,将村里地处低洼地带原来的破旧漏雨配电室改造成台架式,变压器容量由200千伏安增至400千伏安,户均容量由1.8千伏安赠至2.6千伏安。二期投资20多万元进行集表箱改造,改造接户线9.8千米、表位486个。三期投资34万元,新建4号配电台区,新上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高压线路0.45千米、低压线路1.2千米,彻底解决了该村东北部区域低电压问题,提升村子供电可靠性,保障了该区域村民大棚种植和熟食加工用电。

刘春武看到村里改造了电网,他在自家蘑菇大棚里新上了智能风机控温、卷帘机、洒水器等电气化设备,实现了蘑菇电气化种植。“没想到驻村的陈书记还真把我们提的问题当回事,与以前传统大棚相较,上市周期整整提高了半年,节省了人工成本,利润基本实现翻番。”刘春武说。

“手拉手”互帮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通往冯家屋子村唯一的一条南北道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更是“深一脚、浅一脚”,给村民出行和前来收购蔬菜的商户带来不便。

解决了村里用电问题后,陈光捷和村两委又把精力放在了村容村貌改善工作中。“只有修好路,收购商户来村的人才能越来越多,大家伙奔小康的信心才能更足。”陈光捷说。

2022年,他积极汇报沟通,建立“手拉手”帮扶互助平台,本着“你缺我有、互补有无、共同扶贫”的原则,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共同帮扶,与高密市交通局拉手融资40万元,完成了修缮村中心大街的主要道路,先后铺设柏油路路面3190平方米。同时,他积极争取上级帮扶资金9万元,购置了120盏太阳能路灯,村“光明工程”实现街道全覆盖。他还争取高密市水利局库区移民项目,投资40万元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并争取供电公司为该村捐赠了4台电脑、4套桌椅和1套会议桌等办公设施,大大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2023年下半年,他又争取水利局投资20万元修建文化广场。

“路好了,灯亮了,村里还有了文化活动中心,现在晚上来这里休闲的人越来越多。”冯家屋子村党支部书记刘来明说。

随后,陈光捷趁热打铁,带领村民参加复垦工程建设,利用新五龙河河道治理的有利时机,6月份清理了河道内的树木,整理出土地65亩,村集体通过流转新复垦的土地可年增收2万多元。

“驻村帮扶工作必须有针对性,经过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发现短板,才能正确决策,拿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改善村里的现状,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收到实效。” 陈光捷说。为此,他充分发挥电力行业优势,积极开展行业帮扶,2022年向国网山东电力争取9万元资金,为该村村委屋顶新上20千瓦的光伏电站,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3万元。“这个项目能这么快落地,多亏了陈书记的积极争取,他得知国网山东电力有一批扶贫项目后,立即跟我们村委成员在村里勘查现场,落实光伏站址和备案手续等,项目很快就开工,项目并网办理的也很快。”刘来明介绍。

驻村第一书记是建设和美乡村的核心力量。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落实“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工作要求,整合网格服务资源,延伸乡村供电服务渠道,陈光捷联络阚家供电所,将网格经理纳入冯家屋子村网格专业力量统筹,吸收到网格居民群等工作网络,网格经理支撑农村网格员开展工作,实现基层供电服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高度融合。网格经理服务加入村内网格后,故障报修、业务咨询等简单涉电诉求第一时间由网格传递至供电所网格经理,有效缩短网格内客户办电链条,提升客户诉求响应速度,借助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双网联动解决网格内涉电问题,使群众诉求“小事网格即办,大事村委协办”。

丰富文化生活,村民日子乐起来

村子美,村民日子好,陈光捷又琢磨起来了村里的文化生活。“供电公司派驻第一书记后,不仅在物质上给了我们村很大帮助,而且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食粮’。”刘来明说。

陈光捷在当地还是个出了名的书法家,现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2022年春节前,他充分发挥自己爱好书法的特长,开展“写春联送福”活动,现场为贫困户和“光荣人家”撰写60多副春联、200个福字,将春联、福字、过年生活慰问品送到他们家中。村民收到赠送的喜庆大红春联和“福”字,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之情。“陈书记给我们送来春联、福字,我们心里很温暖、很高兴,手写的新春祝福特别有意义,特别有年味。”该村村民王集森说。

此前,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陈光捷又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诗咏乡村振兴”诗词名家邀请诗会书法展活动,邀请高密5位著名诗词名家,围绕党的富民政策、帮扶项目、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以古诗词的形式,展出“真草行隶篆碑”六种书体的28副作品,吟咏帮扶村冯家屋子村的巨大变化。

“供电公司不仅帮我们村改了电,修了路,还举办了书法展,这是我们村第一次,真开了眼界了!”82岁的冯家屋子村村民管尊礼在村委办公大院里观看展览现场时发自肺腑地说。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陈光捷在驻村的日子里扶弱帮困献爱心,在平凡工作中用一言一行践行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冯家屋子村共有低保五保户 5户5人,脱贫享受政策户11户19人。驻村后,陈光捷就走遍了全村,对村里的这些家庭重点关注,给他们发放了第一书记民情联系卡,逢年过节送上花生油、面粉等必需的生活慰问物品,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他还主动配合村委,为困难户修缮漏雨屋顶。驻村期间,陈光捷积极争取团市委帮扶项目,为该村1名三年级学生建成1座希望小屋,让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能在自己的空间里安心学习。

“第一书记要想人之不能想,做人之不能做,拓展思路,大胆工作,和村两委干部拧成一股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逐一解决,破冰解困,给全村干群一股动力、一种希望,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实现全村共同致富。”陈光捷说。(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贾聚光 李宗明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忠运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