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链”合供应链力量,协同800多家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 张蓓
2023-12-12 14:39:4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2月10日至11日,潍柴动力全球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举行。来自全球400余家供应商代表齐聚一堂,共谋未来。
今年,天然气重卡、子母车、大马力干线牵引车等成为市场热点,潍柴正是抓准了这些转瞬即逝的细分市场,凭借灵活高效的生产线和安全强韧的供应链,巩固了重卡行业领先地位。
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和潍柴合作已有35年,今年潍柴天然气发动机迅速上量,该公司开启优先保供通道,确保按时保质交货。据悉,潍柴共有600多家国内供应商,200家国际供应商。在这些供应链合作伙伴战略优先、资源优先的支持下,潍柴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集团全年销售收入预计同比增长32%;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31%;出口收入预计同比增长57%;发动机销量预计同比增长29%。
成绩的取得,关键还得靠硬核的产品。聚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潍柴与全球130余家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研发共同体”,他们紧跟潍柴、紧密协作,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比如,潍柴柴油发动机本体热效率连续3次突破世界纪录。当下,博世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正与潍柴合作进行下一代内燃机技术的研发,该公司销售总监郭建军说,联合开发可以集中双方的优势资源,各骋所长,把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当前,产业竞争已从单个企业间竞争扩大到整个产业链间的竞争。潍柴作为“链主”企业,是驱动产业链增长的引擎,在潍柴的聚链、强链、补链下,带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我们一直跟着潍柴的步伐走,不管天然气发动机、柴油发动机,还是船机,实现排气管配套全范围全覆盖。”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程景胜说,近几年,潍柴的质量标准不断在提升,甚至连排气管外观的平整度都做了要求,看似不起眼的排气管,西排每个月都要给潍柴开发8-10个新产品。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倒逼该公司不断提高质量、创新发展,从一家无主打产品的小企业,做到行业领军企业。年均生产排气管700万只,成为国内最大的排气管制造厂。
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紧跟“链主”的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却大胆迈步,一边开拓新领域,一边谋划在海外建厂。眼下,企业开发的空气悬架系统、液压关键零部件、电子转向等新品正有序推进,有的在中国重汽大批量装机,有的在潍柴做跑机试验,而随着为林德液压配套,企业也正式进入了德国供应链体系。
30年前,天润工业还是一家地方小企业。“以前产的曲轴小型偏多,重型偏少,与潍柴合作近30年,我们在重型发动机业务上迅猛发展,膨胀扩大。”该公司总经理徐承飞说。潍柴是全球重型发动机领军企业,产品技术研发和质量与全球同步。而天润工业始终与潍柴同步,不断优化产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重型专业曲轴生产厂,全球最大涨断连杆生产基地,参与制定了中国的曲轴和涨断连杆的行业标准。在“链主”潍柴带动下,企业打响知名度,客户遍布海内外,将打造国际化企业。“以前业务都在国内,现在全球所有的重型发动机的企业,不管是北美还是欧洲,都有我们的客户。”徐承飞说。
面对全球行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潍柴动力董事长、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直言,单独一家企业做强是不会让整个行业强起来的,潍柴必须带着供应链一起强,要聚合供应链的力量,协同共进,迈向世界一流。
供应链合作伙伴共享潍柴规模化发展、几何式增长红利的同时,潍柴以20年发展经验形成的WOS运营管理体系为基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生产研发销售大协同。在潍柴带动下,全球数百家具有正向开发能力的供应商在全球的影响力日渐提升。
海外业务是潍柴今年和未来重要的增长点,走出去后面临交付、供应链安全等诸多挑战,如何打造迈向世界一流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这一问题摆在了“链主”潍柴面前。伴随国内外经济双循环的趋势,潍柴提出要打造国内海外双供应链体系,使供应链安全韧性一流,并提出产业供应链加速转型。
“潍柴供应体系将由功能协同型向价值链合型升级,防止低质竞争,使产品迈向高端。”潍柴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经理李建文说,在“链”上,潍柴将规划联动、创新联动、资源联动。
就在12月10日,潍柴、供应商、主机厂三方的研发共同体会员进行了一场深入探讨,每个核心供应商提出战略规划,通过供应商技术规划联动,打通开放共享的供应链条。
在开会时,谭旭光的一句话更是让所有零部件企业为之振奋,他说,未来潍柴所有的创新成果将对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开放。“未来我们零部件企业也可以跟随潍柴去发展去创新,去挑战未来。”徐承飞兴奋地说。(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蓓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