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清池街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少
大众日报记者 张蓓
2020-12-04 17:23: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潍坊高新区清池街道脱贫包靠工作人员李超再次来到府东社区东清池社区居委会独居老人王邦贤家中,小小棚改安置房屋,收拾的干干净净,屋内暖流拂面,特别的舒心。
“党和政府对我们很关心,我的低保金、困难老人补贴等各种补贴都能能按时发放,相当于政府在给我们养老,我感到很高兴。”王邦贤说。
这位86岁的老人,失独家庭,现没有子女、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根据有关政策,上级把王邦贤老人列为低保人员,每月享受低保金237元、失独金800元、老年人补贴200元、居民参保政府代缴390元等政策,居住在社区棚改安置房内,这让老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清池街道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积极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总要求,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救急救难更加高效及时,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清池街道辖区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群体比较多,享受低保的人员以及特困人员有140人。为实现脱贫攻坚任务,街道落实一对一帮扶包靠制度,由街道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教育、助残、医疗等政策宣传服务,切实让贫困人员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慰藉,都能够分享发展的红利。”清池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王立泉说。“充分发挥民政救助等政策兜底的作用,逐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孤儿等救助供养标准,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低保特困等供养范围,如果纳入保障范围后,仍然有困难的老年人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我们通过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多种措施予以保障,切实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目前,全街道享受低保的人员以及特困人员共有140人。今年前11个月,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孤儿、“残疾人两补”以及春节走访困难户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88.75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政策脱贫是基础,解决住房问题更为关键,安居才能乐业。为全力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清池街道不断加大棚改安置回迁力度,协调区直部门、开发企业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棚改安置楼房建设进度,让老百姓特别是贫困户早日住进“暖心房”。
“在外租住房屋三年多了,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新房子。”10月24日一大早,西清池小区就热闹起来,在喧闹的锣鼓声中,交房工作拉开帷幕。在交房现场,前来办理手续的居民络绎不绝,早早排起了长队。“看看这新小区,地段好,环境好,没想到我们能住上这么高档的小区。”居民牟桂香说,看到小区郁郁葱葱的绿化,整齐崭新的多层安置楼,打心里觉得高兴。据了解,西清池社区旧址位于潍安路与健康东街交汇路口东,虽然地理条件优越,但条件差,真可谓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更没什么休闲场所,加上城区向东发展,许多群众都希望能够借助棚改住上新楼。
同一天,不远处的油房社区分房现场,也是喜气洋洋。从破旧老房变高层新宅,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居民结束了在外边的躲迁生活,终于又能和以前的老邻居们住在一起,不少居民拿到钥匙那一刻感慨万千。居民孙大爷说,“以前的居住环境不好,道路坑坑洼洼,出行十分不便。现在这里变化可大了,到处都是花草,道路也是柏油路,拿到钥匙这心里踏实了。下一步就是忙活着装修房子,想到能在新房子里过年,能和老伙计们下棋聊天,我就非常高兴。”
近年来,清池街道把棚改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棚改工作力度,既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又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让众多像孙大爷一样的群众住进了“暖心房”。
“如果没有赶上这么好的棚改政策,拆迁上楼住新房,也许这一辈子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现在的新房还有暖气,屋里可暖和了,真是比以前条件好太多了。”贫困户岳大爷说。为了让每一户居民温暖过冬,清池街道建立供暖人员包户台账、问题台账、责任台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同时,派专人24小时盯守供暖热线,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积极协调督导供热企业保证供暖质量,多措并举保障供热质量,切实让广大居民踏踏实实地过上“暖冬”。
与此同时,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与供暖企业合作,由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提供低保家庭名单以及住房信息,让“数据多跑路,优惠政策提前行,困难群众少跑腿”,直接在交取暖费的时候,就将供暖补贴享受到位,让生活困难的群众心里暖暖的。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蓓 通讯员 李超 报道)
责任编辑: 曹庆丽 签审: 王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