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纪实②让全部孩子同享优质教育
大众日报记者 石如宽
2021-08-19 13:50:0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孩子上学是大事。以前总想着去城里买房,让孩子到城区的学校上学,现在我们这里建起了尧王学校,非常高大上,而且接送方便,今年孩子上一年级报名我们就选了这里,特别放心。”近日,家住青州市邵庄镇小郇村的刘铭高兴地说。
尧王学校位于邵庄镇,是2019年青州市按照省级办学标准投资4500余万元建设的一所高品质学校,崭新大气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餐厅,宽阔标准的塑胶操场,优雅宜人的校园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学校还高标准配齐触控一体机、多媒体教室、网络监控系统、云桌面办公系统、安保系统、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教室、创客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各科功能教室,学校投入使用仅一年多,就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虽然是农村学校,但学校的设施条件和教学质量非常好,我家孩子今年升初二,期末成绩很理想。”家长张胜田告诉记者,而且孩子中午可以在学校吃饭和午休,对于工作忙的家长来说,非常方便。现在,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报名正在进行,尧王学校成为周边31个村庄社区居民的首选学校。
农村学校具有市直学校水准,在青州并不稀奇。补足农村教育短板,让农村孩子享受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青州市连续多年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作为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制定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推进教育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6.1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0处、幼儿园85处。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形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容”,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这个暑假,赵河小学的教师王雪娇过得忙碌而充实。“自从学校建了录播教室,安装了触控一体机,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可以打破空间限制,通过‘专递课堂’和城里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我们老师也受到了很大启发,通过参加教体局举办的专项培训班,我学到了很多软件知识,也提升了教学水平。”王雪娇笑着说。
教育信息化让多校学生同听一堂课、多校老师同研一堂课成为日常。近年来,青州市投资1.8亿元,建成全省首家互联网学校,投入使用高标准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高标准“校校网络千兆通”“触控一体班班通”“录播直播时时通”。延期开学期间,依托教育信息化优势,录制公益课堂2160节,开通8套有线电视频道,组织9.2万名学生在线学习。青州被确定为全国“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4处试点城市之一,成功入选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
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城乡学校师资均衡,该市把师资力量向农村学校倾斜,每年新招考教师的70%以上补充到农村薄弱学校,积极为农村、山区小学引进音体美教师,配齐了农村学校、薄弱学科的师资队伍,促进了师资均衡。2017年以来跨校交流2266人,已有12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为农村学校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实施学科“种子教师”培养提升带动行动,发挥38个教研员工作室、13处农村特岗教师工作室和青年教师培训“新松林书院”等阵地作用,年培训教师10.8万余人次。
“全面小康,需要优质教育的强劲支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抓好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才能奔向更扎实优质的小康生活。”青州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郝炎磊说。
从过去的土操场和瓦房,到如今的塑胶跑道、明亮的教室;从老师不愿来、来了留不住,到如今留得住愿意来,乡村教育无论硬件条件、教学理念、家长观念,还是师资队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快速发展,青州市荣获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群众满意度、美誉度也不断提高,在2020年教育社会满意度测评中,青州市取得99.83分的好成绩,位居全省136个县市区中第四位。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郑秀宝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