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暗中触摸阳光

2022-11-28 09:54: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张期鹏

拜访邢增庆先生是我多年以来的一个愿望,不仅因为他是济南当代著名书法家,理应在“墨彩济南”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因为他曾任教于济南师范学校。

我是莱芜师范、泰安师专的毕业生,有着一种越来越浓的师范情结。在“师范”“师专”“师院”几乎荡然无存,“师大”也已寥寥的今天,我特别怀念往昔岁月。

因此,很多年前我得知邢先生是济南师范的老师之后,就一直渴望拜访,但一年一年下来,却没有合适的机缘。直到前些日子,认识了与先生熟悉的书法家马延明先生,才有了这次邢府之行。

说是“邢府”,其实就是济南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中的普通单元房。大概因为当年地理学得不好,我对一座城市的小区,对那些花里胡哨的小区名字,一律记不太清楚。我记一个地方,常常是与一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这里是刘玉堂先生的小区,那里是李心田先生的小区;这里是宋遂良先生的小区,那里是自牧先生的小区,等等。拜访邢增庆先生之前,我也曾反复默念他的小区名字,去时还导了航,但离开不多时,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如果让我再去一次,我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因为在我记忆的模板上,已经深深地烙印了“邢增庆先生小区”的印记。

那天上午,我们是在邢先生家的客厅里闲坐聊天的。他的客厅不算大,靠北的半边被一个书案占据着,上面摆满了笔墨纸砚之类。书案西边有一个小小的茶台,几把椅子围台而放。邢先生就在那里煮茶会客,海聊南北。客厅的墙壁上,挂的是先生自己的书法和绘画。其中,茶台一侧墙上的一幅最为显眼,写的是金代诗人元好问的《济南杂诗》十首之一:“看山看水自由身,著处题诗发兴新。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书案的东侧,与这幅作品遥遥呼应的,是一幅《兰草》。从这一诗一画里,我们不难看出主人的情致,看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他渴望超然独立的心性。

邢先生是济南人,1946年出生,与我母亲同岁。从他的生活、工作经历来看,也一直没有离开过济南。那么,他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感受,当比客居的元好问更加真切、深厚。我一直以为,一个不热爱自己家乡的人,是不可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的;是否热爱自己的父母亲朋,也要打一个不小的折扣。

邢先生的家庭,应属世家,有着浓厚的教育文化氛围。邢先生说,他的父亲上过私塾,能写一手很好的毛笔字,在他小时候就教他写字。后来,父亲还与几位好友共同创办了济南仁爱小学。因为当时学校聘任的校长字写得好,他很是羡慕,也跟着比划。这可能就是他对书法产生兴趣的开始。

邢先生说,一个人勤奋固然可贵,但兴趣比勤奋还要重要。因为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不计时间、不计成本、不计成败地去追求,去努力。邢先生说,艺术不是板着面孔、咬着牙“苦”做出来的,必须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行,这样才有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劲头。邢先生说,搞艺术就得有这样一股犟劲。

因为兴趣驱动,他入学前就跟着父亲描红,小学时就跟着老师习字,进入初中已经成为学生里毛笔字的佼佼者了。但由于时代变迁,像他那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不仅向上的通道被堵得严严的,就是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也变得十分逼仄。1965年,19岁的邢增庆济南三中高中毕业,成了一家工厂挥舞榔头的钣金工。不久,一场更大的风暴袭来,若不是童年、少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兴趣始终在心,一颗再饱满的种子怕是也要彻底干瘪了。因为兴趣,因为那种无计消除也不可能消除的强烈渴望,让他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书法的学习。他甚至觉得,冷眼旁望,置之不理,反而会把心灵安放在一个被风暴忽略的港湾,在幽暗中触摸阳光。后来,邢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

  

在使用毛笔的特殊场合——大字报、大批判中,意外地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体会到了一种真正的美,便开始访求那些被打倒的前辈人,寻找浩劫中剩余的资料。效古人临池学书,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融进笔下的提按使转、疏密浓淡中,如痴如醉地追求着真善美。

  

也就在这个时候,因为父亲的关系,他得以向济南的书画名家黑伯龙先生、张彦青先生、弭菊田先生登门求教,尤其受到了黑伯龙先生的青睐,他的学书之道渐入正途。1970年,他还受在济南市文物店工作的崔明泉先生引荐,拜识了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姜守迁先生。姜先生是老革命,时任济南市博物馆馆长,书法功力很深,对学生要求也极严。在姜先生的门下,他开始注意到书法点划间的严谨,认识到书法法度的极端重要性。后来,有人评价他的书法是从“唐楷入手”,一方面道出了他的学书经历,另一方面也是注意到了他的谨严法度。我们看邢先生的真书作品,用笔结体、谋篇布局既中规中矩,又灵动多姿,无不显示了深厚的书法功力和致敬传统的严肃态度。

1973年,邢先生的书法探寻之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这一年,济南在趵突泉公园举办了一次书法展,他有一幅作品入选。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幅作品竟引起了当时的书法名家魏启后先生的注意。魏先生不知其人,就向黑伯龙先生打听。魏先生很意外,写出这幅作品的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他还以为至少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呢。邢先生见到仰慕已久的书法前辈,十分激动。黑先生看出了他的心思,就撺掇魏先生收下这个徒弟,魏先生欣然同意。邢先生说,在那个特殊年代,几乎所有传统的东西都被打成“封资修”,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他无法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就给魏先生鞠了个躬,算是正式入门了。邢先生说,魏先生随即告诉了他家门,让他有时间上门切磋。他去了三次,魏先生都有事在外,直到第四次才见上。

关于他跟魏先生的学书经历,孙祥祺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写下的《宁静以致远——记书法家邢增庆》一文中,曾有详尽叙述:

  

魏先生是个远见卓识的人,他有意培养增庆成为一代书法艺术家,便把自己珍藏的古人墨迹、新出土的“汉简”“楼兰残纸”等影印资料拿出来,让他欣赏、揣摩,从这些作品中汲取养料、寻求真谛。

增庆虽然已学有所成,但魏先生要求他仍像初入门者一样,大量临习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家名作,以养成他以唐楷为基础的方正道婉、淳厚典雅、注重内涵的风格。

于是,增庆便从唐人楷书入手,开始了对书法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他上溯汉魏,旁及宋元,尤对西晋残纸、“二王”书法,唐代欧、虞、褚三家及宋代苏、米两家用功最多。

  

后来,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吸取多方面的营养,他还在1980年报考了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面向社会招收的第一批夜大生,并于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书法学习与文学修养、文化素质并进,让他的书法慢慢脱颖而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视野越来越开阔,眼界也越来越高。他既看到了书体形式和章法技巧,更看到了书法传统中的丰富意趣、文化蕴涵和人格与精神力量,认识到了书法抒情、言志、创新、求变的内在规律。他慢慢知道,手中的那支笔,在提按使转之间,不仅是点线的纵横变化,更是个人情致的尽情表达。一篇《兰亭》、一篇《祭侄文稿》、一篇《黄州寒食帖》,也是一部《离骚》、一部《史记》、一部《红楼》。

文化含量的注入,个人情致的表达,加上广采博取、长期苦练形成的娴熟技艺,使他的书法慢慢形成了典雅大气、遒劲婉转、清新爽朗、自然率真的鲜明风格。尤其是他的楷书和行草,更加出彩。他的作品,也在济南书坛、山东书坛和中国书坛一点一点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回顾邢先生1980年代的艺术旅痕,我们就会看到他在书法跃升阶段的累累硕果:1982年,作品入选晋冀鲁豫四省书法联展;1983年,作品入选中国书协当代书法作品展;1984年,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书法展;1985年,作品入选首届国际书法艺术展。其后,他的作品开始飘洋过海,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为他赢得了更大声誉。不唯如此,他在书法理论上也着意探求,撰写并发表了《楷书我见》《汉碑隶书的书写与锲刻》《创新·复古·民间俗书——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倾向的思考》等大量文章,显示了他着力寻求书法艺术真谛的勇气与努力。

那天,我们在邢先生的茶台前围坐闲话,听他谈起这些往事,就像与他一起重新回到了那激情澎湃的岁月。一个执着的追求者形象在我眼前浮现,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在山岩间登攀、在浪涛中搏击、在广漠上跋涉的身影。那个身影越走越远,越走越高,最后又与眼前微笑着的邢增庆先生重合在了一起。这是一个几十年沉潜于书法艺术中的人,他把自己的修为留在了纸上,也留在了济南书法艺术的天空中,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

在与邢先生围坐闲谈的过程中,我似乎还看到了他父亲的影子,他小学时代那位写得一手好字的校长的影子,他所接触的那些济南书画名家的影子,看到了他老师姜守迁先生、魏启后先生的影子。邢先生说,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不能忘记的,他的点滴进步,都是这些长辈和老师心血培育的结果。我从这番话里,也体会到了一位教师的情怀。不忘师恩,是他的真情流露。

我不知道邢先生在济南师范教学期间,曾经培育了多少弟子,如果统计起来,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我觉得,我们在称他为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的同时,也不应忘记他的书法教育家身份,后一点可能更为重要。因为书法的传承是个代代相沿的过程,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起到的正是一个起承转合的作用。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特别需要邢增庆先生这样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多起来,我们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邢增庆,1946年出生,山东济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教于济南师范学校,曾任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风醇厚典雅,富有文化内涵。曾获全国首届神龙书法大赛银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众多奖项。创作与教学之余,致力于书法理论研究,《楷书我见》等多篇论文受到学术界重视。)

责任编辑: 刘君     签审: 于国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