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作解人乱谈诗——读少年诗人鹭白的《诗三首》

2022-12-07 10:22:5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张期鹏

鹭白是我一位朋友的儿子,十四岁,正读初中。我以前见过他几次,或者是在某次讲座上,或者是某个新书发布会的现场。这样的场合,很少见到孩子,连年轻人都很少;那些四五十岁甚至更大一点的一脸虔诚的参加者,还大都面熟。因此,当我看到那些为数不多的孩子的时候,就特别感动,也特别感谢带他们前来的父母。文化的传承,很可能不需要什么“大轰大嗡”,更不需要什么形式和排场,只要有那么一些读书的种子就行了。

我开始关注这个孩子的发展,有时和他交流几句,更多的时候是问他的父母。我希望他能爱上阅读,好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将来不管靠什么安身立命、养家糊口,都要成为一个阅读者。

前几天,他的父亲将他的《诗三首》发给我,我惊异于一个孩子的复杂敏感的内心世界。

一首《吸血鬼》,我不知道触动他的诗思的是《圣经》中该隐和耶稣的故事,是人们熟知的那个“吸血鬼”的诅咒,还是《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情感波澜,是他在虚伪的面具下寻找真实的渴望,以及寻觅不得的无奈与伤感。这个小小少年,在现实世界里感受到了什么,让他如此痛切?我们不必去打探,深究。因为现实中的荒诞与怪异无处不在,恐怕没有任何人能够找到答案,“若是答案已随夜风出现/为何惦念  轻唤那消失明亮的双眼/轻声地  祈祷着/假意真诚地跪在自己的坟前”。

这使我想起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想起了北岛的怀疑与叫喊。今天的这位小诗人,他在思考,他在用自己的思考触动别人的思考。所有的好诗都是无解的,都是一个谜,但它会像一根琴弦,拨动我们的心弦;像一道闪电,击中我们的神经。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是渴望把握这个世界而又无法把握的企图、困惑与无奈。诗歌,也像其他文学作品一样,终究是徒劳的。不过,它对现实的徒劳,恰恰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丰盈与拯救。

诗歌《我在想》,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的诗篇。鹭白的父亲说,孩子并不喜欢徐志摩。其实,就一位诗人来说,不管他喜欢不喜欢,在开始写诗的时候,不受徐志摩的影响几无可能。著名作家张炜先生回忆,他在1972年开始学习写诗的时候,就是模仿徐志摩的诗。当然,鹭白的这首诗也有自身的特点与价值,它在五个小节的循环往复中,淋漓尽致地表达着心中爱慕、思念的情愫,并在最后一节中写出了苦求不得又永远等待的坚定——“慢慢地  放下了/捡起的碎片/带着你的余温  回忆/走到故事的结尾/等着你”。这个“故事的结尾”,当然不是结尾,它也不会有结尾。就像人们经常问的那样,永远有多远?或许我们可以说,永远就是永远,你等待多久,它就会有多远。

那么,这份坚定来自哪里?我们不知道,也无需知道。因为诗歌就是这样,如果像探照灯一样将它全部照得明晃晃的,没有一点隐秘,也就不存在什么诗了。实际上,这是一个人,是所有人对各种美好事物的关切与期待。我们可以对所有喜欢的人、事与物说,我要“走到故事的结尾/等着你”,我一定要“走到故事的结尾/等着你”。还有比这更坚定、更真诚、更热烈、更纯粹的吗?我以为,这就是诗。

或许在这三首诗中,《秋》是最好理解的一首。其实,不然。因为小诗人看似写“秋”,实际上还是在写人。人是复杂的,这就注定了诗的复杂,就像他笔下的秋一样:高贵,平凡;清冷,热烈。所有的一切都不那么单纯,都不会白纸黑字般清晰,板上钉钉般确定,世间没有绝对真理,但不管季节如何变幻,不管一个人呈现出多少面貌、多少姿态,最可贵的还是内心情感的始终如一,“轻轻一笑/你  还是那样”。

这是一位十四岁少年的诗篇啊!在他面前,我看到了自己的苍白。五十多年的生活磨砺,已经让我的思维机械刻板,彻底格式化了。我不再拥有自己的思考,也不再拥有自己的语言,我失去了自己。所以,当我看到鹭白的这些诗的时候,我看到了语言的生机,思想的生机。我能看到他模仿的痕迹,但看不到术语与套话,他的所有的句子都是自己的。我觉得,这些诗句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他的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特别特别珍贵。

我们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在一些所谓的“诗”中,免不了要常常像一位名人一样脱帽敬礼,因为我们在那里会经常见到“熟人”,熟悉的语言,熟悉的格式,熟悉的表达。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真正属于文学的、属于诗的创造了。所以,这位小诗人的诗篇让我感到惊异、惊喜、惊叹。因为它们是属于鹭白的,有着很强的个人化色彩。

只可惜我没有写过诗,也不懂诗。我之所以强作解人,乱谈一通,并不是觉得自己读懂了这些诗,读懂了这位小诗人,而是要通过这些文字来表达我的惊异、惊喜与惊叹。就鹭白来说,他不是为求关注而写诗的,他只是因为想写,因为不得不写而写诗。这样的诗篇,这样的诗人,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诗三首

□ 鹭白

  

吸血鬼

  

当虚伪的面具在脸上浮现

暗黑色的花纹让苍白的面孔更加显眼

若是真相已在水面出现

何不告别  献上一朵紫红色的火焰

枯萎着  凋落着

35个诅咒将永远环绕耳边

  

当纠集的魂灵在影里浮现

狰狞着的笑脸让流淌的眼泪愈发明显

若是答案已随夜风出现

为何惦念  轻唤那消失明亮的双眼

轻声地  祈祷着

假意真诚地跪在自己的坟前

  

我在想

  

我在想  在想风

九月的风  是轻柔的

一如你

青丝  漂浮在

绯红的  脸颊上

  

我在想  在想云

黄昏的云  是浪漫的

一如你

霞光  倒映在

清澈的  眼眸中

  

我在想  在想雨

秋天的雨  时而忧郁

一如你

泪水  浸湿了

轻盈的  衣袖

  

我在想  在想梦

残存的梦  终要幻灭

凝望你

轻盈地  辗转着

越走  越远

  

我在想  在想你

眼前的你  一如初见

我默默地

放下了  想要

触碰  你的手

  

慢慢地  放下了

捡起的碎片

带着你的余温  回忆

走到故事的结尾

等着你

  

  

好久没见了

你 还好吗 

当蝉鸣声消失在林间

我就知道

你  又来了

  

你,还是那样

  

你总是高高地

把自己挂到天上

浮在云朵上

散发着耀眼的金属色光泽;

又常常悄悄地

下到凡间的泥地

散在草丛里

飞舞着,停在了一朵野花上

  

你总喜欢假装清冷

在不经意间穿过了耳朵

又悄悄地离去

朝夕相处,却又无法拥抱;

又爱缠着人的

被点染到了漫山遍野

一片片飘落下

来亲吻我的脸颊和手指

  

在你来时的路上

是否有群星与你为伴;

在你停靠的野花里

是否有露珠睁开睡眼;

在你远去的树林里

是否有精灵婆娑起舞;

在你飘落的泥土里

是否有生命在酝酿

  

你,又轻轻地托起了九月

把她挂到了天上

坐在窗边  静静看着

轻轻一笑

你,还是那样

责任编辑: 刘君     签审: 于国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