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毛毯来头不小!

大众日报记者 张依盟

2021-05-16 12:32:3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王尽美使用过的毛毯

  视频扫描二维码观看

在青岛市博物馆,至今珍藏着一张毛毯。它是1922年王尽美在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会后留苏考察学习时使用的。在这张毛毯背后,蕴含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丝绸之路”记忆,见证了一大代表、中共山东党组织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等人赴苏参观学习的经历。

1921年中共一大会后,王尽美曾负责护送共产国际代表回苏。那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掀起了新一轮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新的侵略扩张的面目,号召远东各被压迫民族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共产国际定于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由王尽美、邓恩铭、王象午、王乐平等人组成,其中,济南党组织派出了6名,是全国各地党组织中选派人员较多的一个。

为避开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出席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而选择的路径借助了鲜为人知的红色“丝绸之路”。党的这条秘密通道的开辟,源自潍坊昌邑的丝绸外销路线。昌邑地区盛产丝绸,至今流传着柳疃茧绸人“穷走南,富走京,死逼无奈下关东”的俗语。“走京”即有一定资金的绸商,将柳疃茧绸贩到北京,开门市卖绸赚钱;同样,“下关东”“下北洋”的柳疃人,也多凭借手艺兴办丝绸工厂或为技工师傅,还有专做丝绸商人的,通过销入莫斯科转欧洲各地,昌邑丝绸的畅销开辟出来一条从山东到莫斯科等地的“丝绸之路”。

为了赴会,山东党组织充分利用了这条商业路线。王尽美、邓恩铭、王乐平等几人从济南买了一批昌邑丝绸,他们扮作小商人,出山海关,经奉天(今沈阳)、哈尔滨,到满洲里,在满洲里的一家旅馆中找到了预定的联络点,然后乘火车前往伊尔库茨克。

当时,西伯利亚铁路虽然已恢复通车,但路基崎岖不平,火车跑起来剧烈地颠簸。火车没有煤烧,只能烧劈碎的木块,所以每次进站总要停十几分钟,加足了木块再开车。由于动力不足,火车走得很慢,走了三昼夜才到达伊尔库茨克(后会议地点改为莫斯科)。1921年和1922年两次赴苏任务,王尽美都是假扮昌邑背绸包的伙计,穿越层层关卡,借助这红色“丝绸之路”入苏的。

1922年1月21日,会议在克里姆林宫斯维尔德洛夫大厅举行。会上,中国代表也作了报告和发言。报告中专门谈到了王尽美等领导下的山东工人运动的现状,指出:山东劳工会发行有《劳动周刊》,会员有500余人;山东劳工会是中国“几个较新的有实力的工会”之一。这次大会对于帮助中国共产党人认清中国国情和制定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会议期间,对中国革命非常关心的列宁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亲切接见了中国代表团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产业工人代表,王尽美亦在其中。大会闭幕后,王乐平、王象午等先行回国,王尽美、邓恩铭和一些代表留苏继续参观学习。在莫斯科,代表们参观了克里姆林宫、历史博物馆和革命时代的地下工作纪念场所;在彼得格勒,代表们参观了帝俄时代沙皇的冬宫以及十月革命起义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济南代表团成员、各国代表与苏俄人民还一道参加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当时苏俄因战争创伤,经济十分困难。全国上下吃的一律是掺了糠的极低劣的黑面包,但给代表团却准备了丰盛的食品。代表们于心不忍,主动提出同样吃粗饭的要求。但到开饭的时候,一如既往,还是精美的饭食。在代表们的一再要求下,负责招待的人员才解释说:“这是国家领导人一致决定的。代表同志们如果坚持一定要换的话,也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请你们写一个条子,转赠给医院或幼儿园都是可以的。”于是,代表们商定后,将客饭转赠给了幼儿园。

参观学习虽然短短数月,却让王尽美开阔了眼界,更加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向。1922年7月回国后,王尽美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他先后领导了山海关铁路、胶济铁路全线、青岛四方机厂等工人大罢工,也是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成员之一。长期的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使王尽美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1925年8月,年仅27岁的王尽美溘然长逝。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王尽美的孙女王枫曾说:“我们一直都是把他当作旗帜,当成我们追随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后代人最大的力量源泉。我们从骨髓里,就是流淌着共产党的血液。”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依盟 通讯员 李 娉 报道)

责任编辑: 杜文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