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流,砥砺奋进
大众日报记者 朱子钰
2022-09-08 19:15:0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为深入研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延续黄河历史文脉,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8月29日至9月1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赴滨州、东营、淄博进行实地调研。
守好黄河基因,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图为调研组在淄博参加座谈)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是展现黄河文化多样性的代表区域。滨州、东营、淄博不断加强黄河沿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讲好黄河故事。淄博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作磊在座谈会上指出,淄博市以文物保护与展示工程为载体,打造黄河历史人文资源展示平台,先后建成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高青大地黄河情博物馆等9家非国有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弘扬高青黄河文化。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双胜谈到,淄博市高度重视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建成陈庄西周遗址博物馆,并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基础,推出高青草编、高青老粗布等特色非遗文创产品,促进黄河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动态传承。为推进当地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整体利用,滨州市不断推进魏氏庄园、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等遗址遗迹保护利用,以及无棣古桑、滨州盐业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在展示弘扬黄河文化方面,滨州市运用实景结合、楼景互动的形式建设集观光旅游、文化展示、非遗体验等于一体的黄河楼,在多元互动与科技化的沉浸式场景中,集中展示黄河变迁史、抗洪救灾史、沿黄文明发展史等黄河文化。同时,加强惠民泥塑、博兴草编柳编编织技艺、胡集书会、滨州吕剧、滨州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围绕黄河题材,创作出大型吕剧《大河流金》、儿童剧《小虎滨滨历险记》等优质文艺作品。滨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宋士波在调研中指出,将持续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重点对盐业遗址、水利遗址、名人遗迹(故居、墓葬、祠庙等)等遗址遗迹进行保护,建设黄河文化馆,以“志说黄河”“志说东营”的形式展现黄河文化与东营故事;创建黄河文化(东营)生态保护实验区,发挥广饶齐笔、黄河口草编、杨氏面塑、刘氏布偶等传统艺术的资源优势,扎实推进非遗研学游、非遗进社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三市不断推进文物保护、非遗传统工艺振兴、“山东手造”等工程,加强沿线黄河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活态展示。
深耕黄河特色,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图为调研组在东营参加座谈)
淄博、滨州、东营三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了各项沿黄文化旅游活动。淄博市活用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赋能当地乡村振兴,高青县蓑衣樊村依托黄河安澜湾等生态资源优势,厚植黄河文化底蕴,全力发展“产业为骨、生态为脉”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在系统考察蓑衣樊村生态农业、研学观光等项目过程中,调研组亦切实了解了该村借助农文旅融合项目实现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位于滨州市的无棣古城,业态布局层面已入驻展销海瓷、盐雕等特色产业以及绒绣、泥陶等十大“非遗工坊”,还将有序推进博物馆布展、非遗一条街等项目布局。为提升文旅知名度,滨州市强化项目储备,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计划,以魏集古村落、魏氏庄园等为代表的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的黄河文旅开发项目将进一步优化升级,还成立了黄河谣黄河文化旅游联盟,一体化推进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东营市则立足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规划实施“黄河入海”“魅力油城”等特色文旅线路和精品文旅项目,将当地黄河文化资源同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紧密结合,丰富文旅产品业态。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谷晓凯在黄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座谈会上曾着重介绍了首届黄河文化戏曲演出季、黄河流域视听合作发展大会等黄河文化主题演艺节庆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沿着黄河来旅行”系列主题推广活动、元宇宙黄河文化市集等文旅融合项目。大力发展自驾游、研学游、休闲垂钓等潜力优势业态,带动了东营市文化和旅游惠民,同时凸显了东营文化特质,强化了黄河文化品牌塑造。在黄河国家战略带动下,三市结合文旅市场新变化、游客新需求,深耕黄河沿线优质文旅资源禀赋,高标准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科技经济融合研究所所长郭霞表示,要进一步注重黄河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有序开发,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文旅项目,提高黄河文旅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
根植黄河文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图为调研组参观考察山东海瓷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淄博、滨州、东营三市以项目带动黄河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以产业发展助力黄河安澜。淄博市通过现代手段和方式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鸿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军在座谈中介绍了其全产业链教育出版孵化平台项目,该平台目前已孵化了教育出版、教育服务、教育文创、教育科技、出版服务等类型的企业29家,为淄博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积极助力;在实地调研中,香港天山缘文化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小刚对天鹅湖国际慢城、天鹅湖罗曼园等文旅项目进行了重点介绍,提出公司将致力于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文旅康养新高地、乡村振兴新高地。山东海瓷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云蛟介绍,企业在无棣贝壳瓷的基础上融合儒家文化、孙子文化、吴氏家族文化及海洋文化创意生产了系列海瓷产品,秉承“以创新为引领,给消费者提供快乐文化与健康体验的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滨州市阳信县通过整合资源、发展集聚,形成了华阳民俗文化产业园、鲁北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创意生产牛骨雕刻、牛毫毛笔、羊绒艺品、传统家具等产品,形成了民俗文创、购物休闲、商贸物流、旅居康养等为一体的文化服务产业链条。其中,鲁北文化产业园的古家具市场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古旧家具收购、加工、存储、销售集散地。东营市市委宣传部文明科科长刘金凤在座谈中介绍,东营市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建设有梦立方数字产业孵化基地、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与中国直播产业创新基地,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方向,吸引相关文化产业入驻东营,以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守好黄河文化根脉、深挖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是黄河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次调研活动积极响应黄河国家战略与服务山东战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系主任邵明华指出,滨州、东营、淄博三市充分发挥沿黄区位优势,以项目带动黄河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凸显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生态研究所郭宗亮在深入调研三市有关文化企业和园区时表示要强化创新驱动,开发当地黄河文化资源多种展现形式,持续助力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构建具有鲜明黄河文化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下一步要继续挖掘当地黄河文化资源,找准地方文化特色,通过非遗转化、文旅融合、影视创作、文化园区建设等多元文化业态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子钰 通讯员 陈琪琪 寇雅婷 杨甜甜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