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作家进校园暨《海猎》座谈会举行

大众日报记者 刘兰慧

2023-10-16 16:48:2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3年10月14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新世纪文学阅读会及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茅奖作家进校园暨《海猎》座谈会”在山东大学文学院举行。座谈会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马兵主持,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玉民携新作《海猎》出席,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史建国作学术总结。

活动开始,刘玉民向山东大学图书馆和山东大学文学院图书馆赠送新作《海猎》及《骚动之秋》《过龙兵》《羊角号》《山东竹枝词》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山东师范大学青年评论家刘振及山东大学文学院12名在读研究生,以及省内副刊编辑与会并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海猎》展示了作家在中短篇作品创作中的成就,尤其是中篇小说《海猎》、报告文学《东方奇人传》等堪称佳作,是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学、山东文学的一大贡献。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史建国认为,刘玉民的长篇小说《骚动之秋》与陈忠实的《白鹿原》、王火的《战争和人》、刘斯奋的《白门柳》一起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领域的地位。之后,他的长篇小说《羊角号》《过龙兵》等出版后都有不错的反响。在长篇小说之外,刘玉民在其他体裁领域同样拿出了不少佳作。这些作品与《骚动之秋》等长篇小说一起,共同构成了他的文学创作版图,是其文学贡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山东大学在读博士生钱瑶瑶表示,《海猎》这部小说让人联想到《老人与海》这部著作,两者在主题内涵上的对比,让读者看到了《海猎》中异于西方的中式文明。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英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海猎》中彰显的则是团队精神、大局意识、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和无畏品格。

刘玉民认真听取了大家对其作品的感受和思考,并向与会师生分享了其作品在创作、出版、评奖等过程中的生动细节,讲述了自己对于人物塑造、情节构思、创作手法、真实与虚构、历史与现实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兰慧 报道)

作家简介:刘玉民,生于1951 年。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另外,著有长篇小说3部、报告文学4部、剧作选3部,以及诗歌集、散文集、中篇小说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广播剧、电视剧、电影、戏剧、小说连播等多种形式在海内外广为传播。

近年多有书法作品闻世,作品入选《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书系》和《齐鲁名家·书法卷》。

历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政协文化组副组长、山东文人书画院院长等职,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