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书写文旅融合华章

大众日报记者 曹儒峰

2023-03-26 22:41: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3月25日,以“桃都好时节 实力新肥城”为主题的桃花节在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桃花源景区顺利开幕。

肥城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科技之美,在这里集中展现;一段关于山水与人文、旅游与发展、历史与科技的画卷,从这里渐次展开。

据悉,今年桃花节围绕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旅游消费、桃花赏玩等内容,共策划了17项活动。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漫步在这万亩桃园,吟诗桃园、嬉戏桃园、留影桃园,享受着“无限春光于园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景。

近年来,肥城市抢抓乡村振兴重大机遇,聚焦文化引领,深化传统文化研究与旅游融合发展,确定了“三横两纵”的旅游发展格局,文化旅游书写了新篇章。横向,深入推进北部历史文化旅游带、中部桃文化体验带、南部汶水休闲带三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开发。北部片区全面挖掘君子文化、商圣文化,以李庄、垛子石、条水涧、关王殿、吕仙等村庄开发串联北部山区发展;中部片区突出桃文化核心,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田园综合体为路径,深度融合桃文化,推动刘台、鱼山、栲山片区一体化发展;南部片区深度融入汶阳田农耕文化,以马家埠、五埠岭、三娘庙等村庄为重点,打造大汶河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高地。纵向,在潮汶路、孙牛路两侧,重点发展和建设精品乡村旅游示范点。如今,以北部历史文化旅游带、中部桃文化体验带、南部汶水休闲带三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为支撑的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格局逐步构建。

阳春三月,穿梭在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斑驳的石板路上和幽深的胡同里,一座座结实坚固、造型优美的石头房矗立其中。踏着青石,看着眼前的古屋、古房、古院落,游客们一边感受房屋内散发出来的农家气息,一边感叹着 “山东第一石头村”的气势宏大、静谧古朴。

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建设基础,近年来,五埠村坚持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当地特有的“青石干茬缝砌墙技艺”“五埠伙大门居住民俗”两项非遗代表项目基础上,通过对村内10余套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及特色化修复,引进桃木雕刻、岱宗传拓、许氏面塑、吴氏陶塑、王氏泥塑、泰山艾灸等10余项省市级非遗项目,形成集非遗保护、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研学教育为一体的“非遗工坊”项目,成功由贫穷落后的“空心村”变成了美丽宜居宜业、增收路径清晰的文化旅游特色村,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023年,聚焦文旅融合,五埠岭伙大门景区持续打造“旅游+研学”模式,五埠岭“品质提升”工程即将完工,届时可为上百人的研学团队提供居住场所,大大提升景区容纳能力。”孙伯镇五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同军介绍道。

原生态的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在实施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肥城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注重“留旧”,改造提升传统村落,把古村落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留住了乡愁记忆,唤醒了沉睡资源,蹚出了一条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并举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的肥城,五埠岭乡愁记忆小镇“非遗工坊”、圣井峪书画艺术写生基地、鱼山“桃花海唐乡”精品民宿、左传文化产业园、泰山桃花源、吕仙文旅综合体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文旅融合业态、文旅融合项目正在深入实施、不断落地。

“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地域特色,不是图一时的敲锣打鼓、热热闹闹,而是要让游客来了有看的、有玩的、留得住,老百姓一年四季有钱赚。要用好‘文旅+’模式,让乡村旅游产业布局‘腿’变长,从‘单一’走向‘多元’。”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任力说。(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强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