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宫里镇:建强用活党校 为基层干部“强筋壮骨”

大众日报记者 刘涛

2023-05-23 17:30:2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新泰市宫里镇党委着重在“建、育、管、用”等方面下功夫,建强用活新时代乡镇党校,打造“五彩宫里”党员教育品牌,助力党员整体素质提升。

提档升级 打造规范教育平台

优化阵地建设。宫里镇党委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依托和圣园红色教学点,投资400余万对园内乡村振兴学院、廉政长廊、柳下惠学堂等改造提升,打造占地6万余平方米、可容纳600余人集中培训的党建德廉教育基地,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阵地保障。建强师资队伍。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及党员干部培训需求,从机关单位、科研院所、市委党校等多渠道多领域选聘专兼职教师30余名,专业讲解员6名,建立一支水平高、素质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创新培训模式。以乡村振兴学院为中心党校,以和圣园、长兴农业园、柴汶河宫里段沿线等为党员干部教育现场点,整合周边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图、文、景、现场结合起来,打造集“培训+参观+体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培训生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用为先 构建多维教育模式

红色教育强化思想引领 。依托乡村振兴学院,紧跟时代时代步伐,设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四史”教育、初心教育等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到革命遗址、红色党史馆等参观学习,重温红色记忆,引导党员忆初心、学思想、强党性 。蓝色文化涵养精神德行。深入挖掘和圣园“和圣八德”景点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对礼法敬和、对百姓温和、求内心平和、对外国主和”的“和文化”思想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现场体验式教学,让传统文化成为党员教育“助推器”。绿色生态赋能生态保护。沿“柴汶河湿地保护工程”教学路线,邀请河道局专业人员和环保专家,就河道管理和湿地保护等进行现场教授,培养党员干部生态保护意识。金色产业助力惠民增收。组织党员到大田托管、减垄增地推行模式种植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等一线观摩学习,引导党员借鉴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对比差距、找准定位,带动群众发展规模化产业,延展产业致富链。紫色驿站培育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人才驿站”作用,聘请农业专家、致富能人,结合村情实际和发展需求,教授特色种养殖、电商直播等技术,现场指导、实际操作,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为群众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让群众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能力。

持续提升 确保培训常态长效

强化结果运用。开展“党员入户 呼声入心”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的同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根据汇总结果,开设民生服务实践课堂,凝聚党员合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收集问题92个,已解决30个。实行追踪反馈。 注重学用结合,以学促行,建立追踪反馈问效机制,完成培训课程后,追踪收集技术应用情况,将应用效果好的党员纳入“人才驿站”备用人才库,将技术应用地点纳入备用现场教学点。形成良性循环。在培训中积极发掘促进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先进典型,举办交流沙龙,充分发挥先锋示范带动作用。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了解培训反馈,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魏玉芬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强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