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红 黄 绿”绘就最美丰收底色
大众日报记者 曹儒峰
2023-10-02 07:18:3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依靠科技赋能,鲜红的辣椒走出了大山;打造全产业链,肥桃成为近万户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抓住机遇,昔日的“黑色经济”变为现在的“绿色产业”……近年来,肥城市深挖资源禀赋,以“红黄绿”三色描绘绘就最美丰收底色。
火红辣椒迎丰收
秋来丰收田间忙,火红辣椒产业旺。走进安驾庄镇辣椒种植基地,一垄垄翠绿的辣椒植株长势旺盛,一个个鲜红的辣椒挂满枝头,甚是喜人。工人们热火朝天地采收辣椒,或背着背篓或提着小桶穿梭在这片“辣椒海”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里离家近,来采摘辣椒,方便照顾家庭,工资现结,每天都有活干。”家住北石沟村的村民赵传英,早上六点多便来到了基地采摘辣椒,家门口有了辣椒产业,辣椒育苗、移栽、除草、采收的每一个环节,赵传英都到辣椒基地来务工,“家门口就业”不仅带来了稳稳的实在感,也为美好生活铺上了“暖心底色”。
据了解,由于气候、土壤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加之当地农民精耕细作,安驾庄镇所产辣椒具有色红、角长、肉厚、油多、芳香浓郁等特点,其独特品质备受青睐。采摘辣椒、装运辣椒、摊晒辣椒……每天都有几十名村民通过辣椒产业增收致富。随着手指的翻飞,村民手里的袋子被辣椒填得满满当当,再进行晾晒、烘烤。
“今年的辣椒个头特别大,体型特别‘壮’!”大家忙碌着,心里乐开了花。如今,漫步肥城,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火红的辣椒串起了“大美古镇”的致富路,做出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辣出了“幸福安庄”的新滋味。
佛桃成熟枝头挂
又是一年佛桃成熟季,眼下,桃园镇千亩佛桃喜获丰收,沉甸甸的鲜桃缀满枝头,空气中仿佛都飘荡着清甜的桃香味。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踩着节点确保新鲜佛桃及时上市。
佛桃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桃园镇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被誉为“群桃之冠”。“佛桃果形端正,果面光洁,具有品种应有的色泽和香味,口感好,待果子熟透后,插上根麦秸梃一吸,汁甜如蜜,也是唯一一种可以用吸管喝果肉的桃子。”肥城市桃园镇西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衍明介绍说。
果香自然引人来!桃子丰收不仅让果农喜笑颜开,也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每到桃子丰收季,群众既能实现就近务工,每天还能收入100多元。
在肥城市仪阳街道鱼山村的桃子种植园,沉甸甸的桃子缀满枝头,种植农户在桃树间来往穿梭、忙碌不停,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产量比往年高,大概超出三分之一,而且今年果品也好,价格也能卖上去。”今年70岁的宋现元是土生土长的鱼山村村民,种植肥城桃已40多年。他所工作的桃园目前共有近60亩地,桃的品种包括莱山蜜、佛桃等等。
近年来,肥城整合土地资源大力推进特色林果种植,截至目前,肥城桃种植面积超过十万亩,年总产量突破2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桃农人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据统计,桃子种植品种已经达到100多个,形成春有油桃、夏有蟠桃、秋有佛桃、冬有雪桃,一年花飘香四季有桃吃的产业模式。
绿色养殖产业兴
在肥城市石横镇,生长了一年的“丘明湖”鱼也到了丰收的季节,为让广大消费者吃上这一知名“鲜鱼”,带着“年年有余”的美好祈盼,石横镇丘明湖畔的淡水养殖大户正组织工人撒网捕鱼,呈现出一派水美鱼肥的丰收场景。
在丘明湖高标准鱼塘养殖基地,现场一派繁忙,工人师傅们正忙着捕鱼,平静的水面瞬间涌动起来,伴着哗哗的水声,鱼儿不断跃出水面、又再次落入水中,水花四溅,一派喜庆。
而在不远处的渔塘中,整片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正在施工的工人师傅告诉记者,这是利用塌陷地建设的“农光+渔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肥城第一个集有机蔬菜及菌菇种植、特色旅游、光伏发电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综合体。
而在肥城市湖屯镇北张庄村藕虾混养基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鱼儿跃虾儿跳,池塘边种植的玉米咧着嘴笑,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臭水满坑的采煤塌陷地池塘。“由于早期煤炭开采,村子里形成了沉陷深度约1.5米左右的采煤塌陷地池塘,村民没办法耕种。”北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段荣信说,“通过实施塌陷地治理项目,进行农业种植养殖,不仅村集体收入提高了,村民也得到了很多实惠。”
昔日,最值得骄傲的是煤炭开采为主的“黑色经济”;而今,引以为豪的是“绿色产业”。据了解,2022年以来,肥城市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面积约14860亩,恢复耕地3600亩。(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孙梦涵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