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淄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
大众日报记者 孙渤海
2023-11-16 11:28:4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0月31日,《淄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省政府批复,这是淄博市第一部覆盖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11月16日上午,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德法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201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7月召开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对规划编制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规划》于2023年10月31日获得省政府正式批复。
《规划》着眼推进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落地实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战略引领和空间保障。《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建设‘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的新淄博,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的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了“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历史文化名城、组群式生态大城市”的城市性质,以及“聚力打造‘城田相映、山青水润、兴业乐居、时尚活力’的组群式生态大城市”的国土空间发展目标,落实了“全域融合统筹、主城提质增容、打造公园城市、交通快速通达”的城市发展思路,提出了“统筹联动、保障安全、提质增效、特色发展”四方面的空间战略举措,建立了底线管控、空间结构与效率、空间品质、特色引导4大项36小项规划指标体系。
《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作为指导思想,在充分研判全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1.4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206.2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104.8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27.848万亩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1.76亿立方米。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 “南山北田中城,一廊两带一轴”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和布局,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规则,确定主要设施布局原则和配置标准,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传承,塑造城市特色。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打造“十字组群、环城绿廊、四方山水”的组群城市空间结构,提出筑底线、育核心、优网络、提品质、显特色等空间发展策略,依托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塑造“齐风陶韵、山水相望、城绿交融”的特色景观风貌。
这是一部覆盖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规划。《规划》深度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综合统筹各部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及各类相关规划50余项。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筹交通、能源、水利等300余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这是一部体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规划。《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各类空间发展底线,夯实全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的空间基础。注重存量空间盘活利用,合理布局增量空间,以资源和空间利用方式转变倒逼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这是一部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的规划。《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善各级生活圈体系,既从宏观层面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更加均衡、高效配置,也从微观层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文化、体育、开敞空间、城市安全等诉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更加普惠优质的公共服务。
这是一部“数、线、图”一致的规划。同步建设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将《规划》确定的各类空间布局、控制线、指标、名录、清单等管控要求数字化,确保规划目标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责。构建“即时分析、实时展现”的全市规划“一张图”,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为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渤海 报道)
责任编辑: 成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