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淄博,因教育更出彩②丨跳出“作业大战”多元发展 解家长之忧

大众日报记者 马景阳 徐鹏 周文慧

2021-10-22 10:47:1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10月15日下午5点30分,森博妈妈忙完一天的工作关上电脑,准备骑电动车去接孩子放学。10分钟后,淄博市张店区重庆路小学门口,森博看见妈妈又蹦又跳地跑出校门,这样的温馨场景是淄博课后延时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份,为解决众多上班族“接孩子难”的问题,淄博市教育局全面部署推进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各个学校创新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合理设计了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极大增强了家长、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向“小饭桌”和“作业大战”说再见

张店区莲池学校的陈意涵在四年级之前,下午的放学时间一直是在学校附近的小饭桌度过。每学期报小饭桌都是家里的头等大事。意涵爸爸说:“本来两口子就忙,顾不上照顾孩子,因此,一定要找个让孩子称心的小饭桌,最起码自己心里能过得去。于是,报小饭桌的价格也随着要求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从原先的四五百,到现在的八九百甚至上千元。”

意涵爸爸表示,最主要的是在外面能把孩子作业辅导到什么程度,家长心里没数。因此,当学校有了课后延时服务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

高新区第四小学课后服务之“写作业”

“在学校我就把作业写完了,有几道不会的数学题都问了老师。”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孟一凡说。一凡的爸爸表示,以前每晚给孩子辅导作业,就像一场大战,身心俱疲,现在有了课后延时服务后,当天的作业全部在学校完成,不懂的题目老师给孩子讲,一天的功课在学校就消化完了。”现在孩子上五年级了,孩子在校所学的知识,有一部分内容是他难以在家辅导的,而学校的‘课后服务’解决了这一问题。和在家里相比,在学校有同学和老师作伴更有学习气氛。高新区实验小学的老师们特别负责任,很认真地给孩子讲解不会的知识点,自己这幸福感不止提高了一点半点。“

学生作业一直是家长苦恼的问题,一些双职工家庭下班回家后,不仅要做饭,还要辅导孩子作业。采访过程中,很多家长表示,教育局推出的课后延时服务,真正解了家长之忧,家长一片叫好声。现在淄博的教育越来越有“烟火气”,能真正想家长之所想,解家长之所难。

课后延时不只是在校写作业

10月15日,淄博高新区第四小学的操场上一片欢乐的海洋,拉拉操跳出欢快的节奏,跨越障碍往返跑比赛如火如荼地上演……

为了提高延时服务的质量,高新区第四小学校长庞雷表示,学校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让孩子们在学校能够完成一部分作业,另一方面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加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把社团活动也融入到延时服务当中,让孩子们文化课和兴趣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孩子们的整体素养。

桓台县起凤镇华沟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之“学国画”

高新区第四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之“体能大课间”

在庞校长看来,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记者采访了解到,淄博很多学校的课后服务丰富多彩,体育社团、美术社团、音乐社团、书法社团、轮滑社团、手工社团、拉丁舞社团遍地开花,这些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学校用心 家长放心 学生开心

4月8日、26日,淄博市教育局分别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规定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17:30,因校制宜确定服务内容和形式,探索“学校+家委会”“学校+志愿者”“学校+第三方”等方式提供服务。

淄博市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面提升教育服务保障水平。不仅全面推行课后延时服务,还将课后延时服务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坚持五育并举,不断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做到动员部署、舆论宣传、家长意愿征集、学生全员接纳、监督指导100%到位,全市429所义务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学生34万余人,实现全覆盖、全接纳、零拒绝。

张店区公园新村小学课后服务之“学泥塑”

不只如此,淄博市还加强全市中小学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有关要求、设计流程,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切实解决作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的问题;学生每天各学科书面作业和其他拓展、实践作业总量由级部负责统筹,各学校应以周或天为单元,实行作业总量控制签字备查制度;作业内容类型也很丰富,在为学生设计好学科书面作业基础上,还合理设计了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淄博市在今年暑期开展了托管服务,在全市开设托管服务点240余个,以学校用心换来了家长放心、学生开心,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根据省教育厅测评,淄博市学生品德素养指数、审美素养指数、学习能力指数、幸福指数和体质健康水平均全省领先。

打造“好学”之城,教育责无旁贷,从思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出发,让教育实现更好的家校融合。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徐鹏 周文慧 报道)

责任编辑: 高昕彤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