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农产品酝酿大产业:科技、文化大咖携手助力博山“红薯特色小镇”
大众日报记者 李波
2023-09-30 16:12:2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从种植红薯的角度,我们是一家人,咱们是同行,我和大家一样都是种地的。”9月26日,在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北邢村委会议室内,荷兰科技企业家协会牛大鹏委员正在为当地种植户介绍红薯种植的最新成果,助力博山镇打造“红薯特色小镇”标识。
在全国第20个科普日到来之际,王晶珊数字化高端山地红薯科普专家工作室“小红薯 大产业”科普主题活动,在博山镇顺利召开。本次活动得到了博山区科协、博山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王晶珊数字化高端山地红薯科普专家工作室主任杨金凤主持本次活动,齐文化首席专家宣兆琦教授、荷兰科技企业家协会牛大鹏委员、博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宋超,以及北邢村党员、村民代表和种植大户近6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红薯是药食同源的佳品。新时代,红薯产业承载着乡村振兴的使命,在帮助更多乡村实现产业振兴,发展致富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会专门安排时间到北邢村、到博山镇与大家交流红薯种植管理经验,解答大家在种植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王晶珊教授因临时公务未能来到现场,她通过视频对此次科普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表示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红薯产业的发展。
“我们要从原来的卖红薯,挣‘原材料’辛苦钱,上升到红薯全产业链的思维高度,走品牌化运维之路。通过文化赋能,赚取红薯产业链的延伸收益,提升红薯的亩产值。”齐文化首席专家宣兆琦教授建议大家要转变观念,打开格局,要有“大农业”思维。
牛大鹏为大家带来《乡村振兴和红薯产业发展》专题讲座,结合多年对乡村振兴政策及国内外红薯产业发展的研究,为大家分析了乡村振兴大机遇下,红薯产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振大家发展红薯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博山镇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独特,加之政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具备发展“红薯特色小镇”得天独厚的优势。北邢村更是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宋超表示,王晶珊数字化高端山地红薯科普专家工作室的科普活动在博山镇举行,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感谢各位专家为博山镇红薯产业的发展及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和文化力量。
北邢村村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家村表示,北邢村将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博山镇红薯产业发展方面,做好排头兵,带领村民打一场红薯产业的翻身仗。
王晶珊数字化高端山地红薯科普工作室杨金凤介绍,工作室将发挥科技和专业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将红薯产业从育种、扩繁、科学种管、土壤修复、智能采收、精深加工、农业数字技术应用,以及区域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运营管理方面,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推动博山区高端山地红薯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王晶珊数字化高端山地红薯科普专家工作室,由我国著名红薯专家王晶珊教授组建,是致力于乡村产业振兴的高级别专家工作室,在充分发挥工作室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共同富裕注入不竭动力。
王晶珊教授简介
留日博士,青岛农业大学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甘薯同一不亲和群内品种间体细胞杂种的再生成功,以及获得了甘薯与其杂交不亲合的近缘野生种间体细胞杂种,为亲本选配和野生种的有效利用,以及开辟植物新的育种方法奠定了基础。在甘薯脱毒快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8项,地厅级奖励9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培育作物新品种24个。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波 报道)
责任编辑: 高昕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