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榜!甘家村乡村治理何以“甘之若饴”?
大众日报记者 张培
2023-11-20 18:25:0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枫叶经霜艳,梅花透雪香。初冬的清寒让人加快了奔赴春天的脚步,鸟瞰涝淄河畔的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甘家村,犹如一颗镶嵌在淄博大地的“明珠”,政通人和、全民自治、生活富足。
说是“明珠”,实至名归。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甘家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无邪教村”“省级文明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省级优秀交通安全单位”“淄博市理论宣教基地”“淄博市时代先锋单位”“淄博市时代先锋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村党支部书记张华也被评为“淄博市有担当有作为村书记”。
2023年11月17日,再传捷报,中国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及前两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复核结果的通知》,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甘家村上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1.13平方公里,常住居民442户、1302人的村居,如何实现“全国示范”?乡村治理何以“甘之若饴”?作为抗战时期重要的甘鲁乡县委扩大会议遗址所在地的甘家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全民致富的奋斗故事要从14年前说起……
德治法治“小康之路”
“回想起当年,那时候村里真是一贫如洗,村集体账上不但没钱,还欠着很多外债。”2023年11月18日,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甘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华回忆,甘家村原本是典型的传统农村,父老乡亲们以务农为生,村里非常落后。甘家村2003年从桓台县划入淄博高新区,当时虽然进行了新村改造,村民住上了新房,可村里始终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村民生活质量很低,都盼着尽早过上好日子。
2009年9月,不信命、心怀梦想、敢于拼搏的张华当选甘家村党支部书记。张华坚信想为父老乡亲办好事,必须党建引领,群众支持才行。他上任后,注重班子建设,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村居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村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治村先治家。旧村改造后,不少老人跟子女住在一起,生活多有不便,养老质量也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村“两委”班子克服资金压力,依靠村里的建筑队,高标准建成甘家村老年公寓,让村民真切感受到老有所依,更为年轻人减轻了养老负担,可以放手干事创业。
“多亏了村里建成老年公寓,家里老人在那里生活得很舒心,我们只要有空就去陪伴老人,家庭气氛更和谐,幸福感越来越强。”村民张国和孔祥美对此深有感触。已步入耄耋之年的父亲不但身体硬朗,而且思维敏捷,特别喜欢运动。十多年来,每天晚饭后,陪父亲打乒乓球就成为这对夫妇的雷打不动的任务。
为了鼓励大家传承孝道,为子女树立榜样,甘家村自2012年开始,组织村民开展“好婆婆、好儿媳”评选。陪父亲打乒乓球的孔祥美就是甘家村“好儿媳”荣誉获得者,居民刘芳、高芹不仅当选了“好儿媳”,还主动加入甘家村老年公寓的餐厅,为老人们提供就餐服务,亲切的态度和暖心的问候让老人们吃得开心,笑得惬意。
“每顿饭至少俩菜,一荤一素,再就块洋葱佐餐,胃口很棒。”甘家村88岁老人张秀兰多次被评为“好婆婆”,她对子女、儿孙的家教很严,先做人,再做事,光明磊落,勇于担当。
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甘家村投资200余万元,打造了道德文化主题公园,主要以中华传统建筑及雕塑、石刻、木艺等形式,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规范。公园包括德治文化长廊、德治文化地雕、雷锋雕塑、“德”雕塑、淄博地域文化柱等一系列景观节点,为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甘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同时,甘家村为进一步培养村居青少年爱党爱国意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德治文化公园东侧,又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15余亩的专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韶华公园,整个公园分为“领袖嘱托区”“少年英模区”“中华英模区”“红色精神区”“国学文萃区”“传统文化区”等十个主题区域,极大地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了红色基因。
培养良好道德,争做时代先锋。甘家村依靠德育教育,汇聚民心,引导大家崇德向善、积极作为,自觉参与到村居治理中来,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内外兼修“强村富民”
“前两天给老人发,今天给小孩发,村里养殖的蛋鸡味道格外香。”甘家村居民李晓说,村里的福利待遇之所以好,是因为甘家村在这14年里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村居发展由“输血”变“造血”,获取经济利润再对村居建设、居民福利进行反哺。这些年来,甘家村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生活品质,让老人和孩子吃得健康、营养,老人和孩子身体好,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就少。
说到壮大村集体经济,光靠土地流转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想办法实现产业振兴,带动全民致富。
甘家村首先合理利用村居土地资源,调整改善经济结构,建设了占地300亩的农业观光采摘园,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结构、构建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接触自然、体验农村生活以及观光休闲等创造了一处可观、可游、可憩的场所。
而后,甘家村又注册成立了淄博珉萌工贸有限公司,在原产业基础上,投资150余万元引进先进的纸箱生产线,拓宽经营范围,增加了纸箱制品的生产销售,并与新华医疗、好妯娌电器等多家单位签署了业务订单。
飞地经济是甘家村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新模式。村“两委”班子经过多年严格考察,于2020年3月投资450余万元,在沂源县南鲁山镇胜家庄建设山泉水厂一处,于同年6月22日设备正式调试运作,村民不但喝上了自家生产的饮用水,依托水厂还为全村百姓致富贡献新力量。
通过一系列的创业举措,甘家村从14年前那个负债累累的传统农村,发展成为了集体年经济收入超500万元的新型农村,经济宽裕了,才能更好解决村民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甘家村打造了淄博高新区第一家村级便民服务大厅;2013年甘家村建成了生态蔬菜园,村民吃上了新鲜无公害的绿色蔬菜,还在桓台县果里镇凤鸣村承包60亩土地,养猪、养鸡,搞养殖产业,村民吃上了安全放心的猪肉和鸡蛋、蛋鸡;为村里的学生配备校车,为村居的孩子们开设“四点半课堂”,免费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场所,切实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甘家村投资1000余万元建立甘家幼儿园,每年8月开展助学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少年努力奋进,立志成为栋梁之材;每逢“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对特定人员予以补贴,村民年均各项福利和分红约5000元,60岁以上老人年人均发放各类补贴达6000元……
“经济条件好了,精神文明更须跟上,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让父老乡亲真正过上美好生活。”张华介绍,甘家村通过打造主题公园的方式,将过去说教式、灌输式传统教育方式向传统文化熏陶、心理感性共鸣、内心理性思考、现实寓教于乐、大众自觉接受等新方式进行转化,让居民们在生活、娱乐和休闲中受到法治道德熏陶、接受法治道德教育,真正让法治道德观念融入生活、走深走实。
为此,甘家村投资200余万元打造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成为淄博市第一家综合性法治文化基地,建设了“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大道”等景观,通过弘扬“崇法”“尚德”“向善”“敬老”的法治文化和传统文化,成为远近闻名的法治教育文化品牌,向外界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风貌,实现依法治村,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村貌。
乡村治理“甘之若饴”
一时好,不代表永远好,一家好,不代表大家好。如何让蒸蒸日上的甘家村成为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39个村居、社区的基层自治样板?这成为摆在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党政领导班子面前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四宝山街道通过开展“按下基层治理‘开机键’,拉动乡村振兴‘强引擎’”主题行动,已对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社区现代化治理给出答案。
四宝山街道在甘家村内建设了街道党工委党校。党校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共计2层,设1个党史展馆、5个研讨室、4个教师办公室和2个接待室,可同时容纳450余名学员培训,满足辖区4300余名党员的教育培训需求。街道党工委党校坚定不移贯彻从严治校方针,让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在党校蔚然成风,为四宝山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在抗疫三年、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四宝山街道持续聚力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培育“双招双引”创业沃土。强化“项目为王”导向,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班子成员对科学城、钢研院等28个省市重大项目挂包认领、挂图推进,加力加速完成拆迁清表、征地供地等落地服务保障工作。
为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确保社会治理格局日益完善。四宝山街道注重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街道和村居、社区层面策划实施610项民生实事,做深做实“干部入户问事 班子进村议事”活动与社区自治共同体工作机制,采取拉呱说事、周末议事等群众、物业多方协商的办法,探索构建与辖区企业、商铺等社会资源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引导社会力量反哺民生供给,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同时扎实推进利民工程,全面落实旧村改造,提高居民宜居质量。
四宝山街道积极探索多元创业模式,厚植集体经济发展优势。在抓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外出观摩学习、企业家现场讲座等形式,开拓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思路。
强村富民,注重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四宝山街道大力发展产业经济、物业经济、园区经济、文旅经济、飞地经济5类经济模式,探索“国资介入、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目前,集体收入1000万以上的村达7个,500万以上的村达13个,其中,甘家村、郭家村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的10种模式典型案例》。
四宝山街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政治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紧盯争创全市“强富美优”先行示范街道目标,在全办上下大力倡树敢于担当、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尤其针对新入职年轻干部较多的情况,充分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搭建年轻干部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规范街道和村级资金、资产、人事等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定期开展履职能力测评,对“两委”成员实施动态管理。建设镇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把商铺出租、工程招投标、资产盘活开发等统一纳到平台运营管理,推进农村资产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公开透明,用科学创新、实事求是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赢得群众信任,引导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
一幅乡村治理“甘之若饴”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大地铺展开来。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培 通讯员 胡玲报道)
责任编辑: 张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