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韵”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2023-12-16 20:26:1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连日来,位于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的幽幽谷景区迎来不少外地游客。连日来的降雪、寒潮,不但没有挡住游客的脚步,反而让不少人专程来到这里欣赏山区雪景。看到村里完善的设施、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不少人都感叹:这样的农村谁不喜欢?
而这一切,正式池上镇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池上镇把基层治理“一村一韵”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聚焦乡村治理阵地、队伍、机制三大建设,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探索顺应群众期待、具有乡村特色、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
研判形势, 谋划思路
借力“一镇一品”改革创新项目助推社会治理集成改革,池上镇按照“绘就基层治理池上风景”的顶层设计和布局规划,对辖区44个村的“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基层治理要素、存在问题、现状分析、体制机制等进行了系统谋划、通盘考虑。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点,但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不平衡,乡村治理存在主体“空心化”、基础“薄弱化”、手段“滞后化”等现实问题,需要集聚各项治理要素紧跟步调跑出“加速度”。为此,池上镇通过塑形打造具体实在、管用有效的本土化“泥土味”乡村治理品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质增速、突破提升。
针对农村基层治理对象日益复杂化、群众需求多元化、矛盾问题多样化以及维稳工作日益严峻性等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池上镇进一步加强打防管控、建治并举,着力破解乡村治理能力不强、动力不足、效果不明显等难题,筑牢基层根基,夯实农村治理底座。
针对山区乡镇人口分散、治理服务半径大的特点,池上镇进一步强化“一核多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统筹片区治理服务资源,联村共建综治中心,连片治理解难题,切实解决信息收集不及时、排查化解不到位、服务群众能力不强等治理瓶颈或困境,实现“1+1>2”的联动治理成效。
分类实施 分层推进
池上镇“一村一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建设模式,不搞整齐划一、不做过头事。
塑有规划。坚持典型示范促先进、先进带动强后进,按照“第一梯队”创建品牌、树立标杆,“第二梯队”培育亮点、挖掘特色,“第三梯队”夯根筑基、强化基础的“阶梯式”创建思路,对中郝峪村、甘泉村、鹿疃村、赵庄村、大里村、戴家村、东庄村、西池村、泉子村初步塑形打造符合实际、突出特色的本土化党建品牌,引领带动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建有内容。全镇“第一梯队”9个村根据各自治理优势和群众需求,把排查调处、信访接待、治安防范、普法教育、应急处置、防范和处理邪教等治理任务充实到各自一村一韵治理内容,坚持不懈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逐条逐项丰富品牌创建工作的“毛细血管”。
育有特色。镇党委建立“一个村、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在品牌创建、措施落实、成果调度、总结提升等环节上实行动态掌握,过程控制。全镇“第一梯队”9个村分别明确了具体创建思路,打造了“好管家.管闲事”“甘为人先.全心为民”“小公约撬动大治理”“疃结协作.抱疃发展”“有条有里.慢调说里”“三全三化”“紫气东来”“五防共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治理品牌,努力形成基层治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良好局面。
健全体系 务实运作
池上镇聚焦农村治理阵地、队伍、机制三大建设,将三大建设作为“一村一韵”的必答题和规定动作,着力构建村级治理“六五六”工作体系。
在治理阵地上,将所辖44个行政村划出九大“片区”成立联村党委,按照“地域相近、人文相熟、便于管理”的原则,选择片区内治理效应明显的村作为“第一梯队”综治中心领建村,通过两村联建、多村联建等“1+N”方式联村共建综治中心,将其建设成为集涉稳信息排查的主渠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最前沿、群众诉求服务一站式办理的主阵地、综合网格服务管理的主平台、社会心理服务的主场所、风险隐患研判分析最前端的“六位一体”工作平台。
在治理主体上,配齐配强村“两委”成员、网格员、调解员、巡逻队员、文明实践员农村“五员”专业化治理队伍,确保事有人干,专人干事。
在治理机制上,总结提炼了网格管理联勤、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情报信息联通,基层平安联创“六联”工作机制,坚持什么矛盾突出就重点治理什么矛盾,什么问题严重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薄弱就重点加强哪里的治安防控,进一步推动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创安”基层治理大联动、微治理工作局面。
各具韵味 成效初显
通过实施农村治理“一村一韵”,池上镇着力构建村级治理“六五六”工作体系,实现了“一村形成一个试验田,一村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品牌,一个品牌形成一套管用有效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健全了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了基层治理平台,基层基础更加牢固、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工作成效更加明显。特别是形成了一批立得住、有特色、有影响的乡村品牌,既贴近实际、管用有效,又独具韵味、充满活力。
在源头预防上,强化初信初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十必报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治未病;在中端调处上,推行“三层三三调解”工作法,较好地实现了“家庭矛盾不出门、邻里矛盾不出网格、社会矛盾不出村”的目标;在末端处置上,对重点疑难复杂问题实行“五个一”机制,综合施策、多措并举、集中解决;在治安防范上,以“十户联防”的形式探索建立治安中心户,推行“三到三见三问”机制,形成“一户有事、十户帮忙,邻里守望、群防群控”的本土化农村治安防控模式;在民意掌控上,推行“四大”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纾难解困;在议事程序上,推行“说事拉理6员5地4步”工作法,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组织共建、协同共治、成果共享的微治理路子。
在治理方式上,推行党建引领下“八小工程”“三治融合”,将法治工作融入“全科网格”建设,成立“三官一律”法律服务团,发动平安建设共建单位、派驻法官、检察官、驻村民警、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等专门力量“下沉入格”,创新推出了“E+巡回法庭”“无讼村居”“民生检察”“平安和谐共建”“法律服务农村全覆盖”等法治为民服务载体,进一步提升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如中郝峪推行的“小公约撬动大治理”郝峪乡村治理模式,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郝峪治理模式”已在河北、重庆等地的38个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绘就了乡村治理的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 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