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环翠区连开四场创城新闻发布会,吹响创城“集结号”
大众日报记者 郑莉
2020-07-30 23:04:5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威海市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作为中心城区,环翠区上下以严实作风和实际行动,全力投入创城攻坚工作中,将创建指标转化为民生福祉,以创城成果推动精致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7月22日,环翠区召开了首场创城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环翠区参加威海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有关情况,并发布了市民素质提升专项工作情况。随后,环翠区又相继召开三场创城新闻发布会,就环境卫生提升工程推进情况、商贸市场提升专项工作有关情况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专项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发布。
引导广大群众做创城的主人翁
长期以来,环翠区十分注重文明创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重点围绕全国最新测评体系,从市民素质提升入手,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做创城的主人翁、参与者,形成人人支持、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
加大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尤其是公益广告等载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身边好人评选、百姓宣讲、事迹展示,增强主流价值观传播效能,形成向上向善向好的社会氛围;持续开展“树典型、爱英模、学先进”活动,重点推出一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上半年推荐入选山东战“疫”最美志愿者1名、山东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2名、山东好人6名、威海好人14名,评选环翠好人50名,用群众身边的榜样力量传递首善之区的社会正能量。
浓厚创城氛围。在媒体平台开设“创城攻坚 环翠在行动”专栏,围绕“动态消息”“主题报道”“创城大家谈”等多个板块,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报道;新增LED屏、楼宇电视等电子公益广告700余块,阅报栏、展板、海报、室内外贴画等平面公益广告7000余幅,建筑围挡公益广告400余幅,浓厚创城氛围;印发19万份调查问卷,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宣传创城知识。
做好文明引导。结合“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我们的节日”“三不一礼让”等文明实践主题,先后启动了“文明餐桌·公筷行动”“蒲公英大篷车”“红色文明月·创城我参与”等文明实践项目,在全区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实践活动1200多场次。
持续提升乡村文明。深入推进“七改”和“三清一改”,积极推行农村环境管护市场化运作模式,巩固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管护成果。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对所有所、站进行提档升级,目前已完成115处,其余68处计划8月底完成;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完善“一约四会”,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广泛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好婆婆”、“好媳妇”、“村村都有好青年”选树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环翠区将持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常态化组织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探索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精雕细琢开启创城“加速度”
环翠区始终坚持把城市环境提升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加快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诉求,扎实推进市容环境提升,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精致变化。
加强主次干道环境整治。平均每周整治垃圾清运突发问题近200个,保证道路干净整洁;累计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1.3万平方米,更换花箱草花26.5万盆,绿化成效显著提升;累计修复主次干道市政园林设施“伤疤”574处,维修更换沥青路面、边石、人行道板4.4万平方米,维修各类检查井、雨水斗900余座、护栏约70米,更换路灯灯头472套(个)、箱变10台,清理绿地枯枝落叶187.7万平方米,修剪各类乔灌木4.3万余株,移补植乔灌木8700余株,辖区道路和绿化环境长期保持高质量管护水平。
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整治。针对公共厕所,强化边角细节的卫生清理,累计维修设施160余处、整改问题55个。针对公园游园,安排专人每天2次对座椅、栏杆、垃圾箱等进行保洁和消毒,累计完成环境卫生整治118处,更换宣传栏创城内容5处,座椅设施宣传11处。针对景区景点,新增志愿服务站立牌9个、志愿服务绶带28个、公益广告海报15处、母婴室标识牌9处、分类垃圾桶14个、景区入口一米线60个,同时增设卫生间引导标识46处,新增禁烟标识9处。针对背街小巷,充分发挥“街长制”“门前三包”等制度优势,累计清理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挂条幅等各类问题5500余件次。针对早夜市开展集中检查4次,督导整改问题240余处,并将戚东夼马路市场迁入万福邻里市集,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马路市场“退路入室”。
加强城乡村居环境整治。在城市社区,深入推进物业化管理,实现了全区59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督导整治小区内乱堆乱放、绿化缺失、道路破损、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720余处;创建社区(小区)志愿服务站,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性广告210余处。在农村社区,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通过“数字村居+实地督查”相结合的模式,重点整治野外用房、露天废品回收、房顶屋后卫生死角等问题,城乡环境整治成效进一步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环翠区将按照创城工作要求,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提升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打造更加靓丽、更加舒适、更加宜居、更加精致的城市环境。
“小窗口” 彰显城市文明“大形象”
商贸市场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是城市文明程度、整体形象和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一项重要的创城测评指标。环翠区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薄弱环节和“顽疾弊病”“对症下药”,多方发力集中攻坚,精耕细节对标创建,不断提高全区商贸市场的“颜值”和吸引力。
强化组织架构建设。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对照测评体系标准出台了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10个工作组,明确目标任务,分别由市场监管、商务、发改、文旅、综合行政执法、消防大队6个部门牵头推进具体工作,同时建立了“责任共担、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创建关键点责任制,实行“日报告、周例会、月汇总”调度督导工作制度,做到责任全覆盖、创建无死角。
规范农贸市场运营管理。统筹城市发展、疫情防控和市民生活需要,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超等进口海产品集中交易场所进行重点清查,清查相关进口水产品购进、库存、销售数量和销售流向,对水产品市场19家经营进口海产品的业户进行了核酸检测,杜绝隐患。同时,推进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大市场环境卫生督导力度,对发现的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消防等1060处问题点立即进行整改,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提升商超酒店精致服务。重点做好商场、超市创建氛围、服务质量的提升工作,加强对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等场所的综合管理,提升文明执法和服务水平。抓好创城氛围营造,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开展“送文明上餐桌”行动,倡导文明就餐、安全就餐,印发张贴行业规范、公益宣传海报文明桌贴、文明餐桌公筷使用宣传看板1.13万份,营造健康、安全、文明的就餐环境。
打造诚信经营环境。组织开展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主题实践活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引导和督促经营业户加强自律,依法诚信经营,让文明守法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
下一步,环翠区将对前期检查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汇总梳理,全力补齐“短板”,不断提高市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把创城“高标准”变为日常工作“新常态”,以高质量、高标准的工作成果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文明“沃土”养育祖国花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工程是创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创城工作中,环翠区聚焦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以学校为原点,实行内外结合、辐射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手抓校内提升、一手抓校外整治,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更好条件。
第一时间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专项工作组,下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宣传保障四个小组,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培训会,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实施“每日督查”、“每日反馈”、“每日整改”,形成专项工作的“大框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34所中小学、63所幼儿园、114所民办培训机构通过电子屏、固定广告牌、张贴画等形式,完成14类共计8000多条公益广告展示展播展览。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刊、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守则、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等,让文明新风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核心价值观校园宣传覆盖率、课堂教学融入率、师生熟知率均达100%。
以学校为主阵地,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辐射带动家庭、社会,通过咨询会、宣讲课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家长了解熟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定期邀请道德模范进校园,现身说法,传递正能量,让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逐步达到“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效果。
全面做到“三个到位”。疫情防控到位。各类资源开放到位,将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系统融入到创城工作中,全面开放区域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等校外教育场所,并列出开放的时间配档,引导每一名学子、每一个家庭走进场馆、感受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到位,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确保“五个没有”,即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无歌舞厅、无非法行医的诊所、无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无“三无产品”,突出抓好互联网营业场所、荧屏声屏、电子游艺厅、出版物市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管理,净化未成年的成长环境。
下一步,环翠区将抓紧学校阵地,全面优化中小学校文明程度;抓实关键环节,逐一攻克重点难点问题;抓严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田常力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签审: 李忠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