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打造海洋油气装备产业高地

大众日报记者 陶相银

2022-03-09 13:26:4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眼下,威海纳川管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森正与研发人员一起,就深水多功能柔性立管研发与海试项目进行管道结构设计。2021年底,纳川管材的深水多功能柔性立管研发与海试项目入选了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成为该类专项计划里唯一的海洋装备类企业。未来3年内,他们要在现有的600米水深采矿管道的基础上,成功制作出1500米水深的海洋采矿管道。

再突破900米水深,对整个产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对技术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王森说:“到水下1500米的时候,管道需要面临15兆帕的压强,整体拉伸性能要达到200吨,管道输送的口径要从6寸提高到12英寸,这一切都是需要领先技术的。”

虽说任务艰巨,但王森对圆满完成这个项目还是胸有成竹。纳川管材的总工程师时晨为威海欧美同学会南海分会会长,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发挥欧美同学会南海分会平台作用,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每年企业创新研发的费用都超过了500万元。伴随着研究成果的落地,纳川管材也做出了世界先进、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柔性复合连续管道生产线,生产出的柔性管内置电缆和传感光纤,可为油气输送的完整性管理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技术解决方案,成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的一级供应商。

海洋油气装备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2018年,威海南海新区海洋油气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入选第一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多年来,威海南海新区鼓励基地内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先导,走以技术开发带动产品创新、以产品创新带动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子。目前,威海南海新区已经拥有天润曲轴、纳川管材、鸿通管材、冠通管材等多家龙头企业,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3个,省级研发机构7个,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多个,产品申请专利近1500件。

今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决战之年,也是威海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南海新区相继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提质增效、膨胀壮大。“我们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支持市场导向明确的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建设高质量平台的、产学研合作有成果成效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等等,我们都给予相应的补助。”南海新区科技金融局工作人员徐启峰说。

正是看中了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看中了南海新区不遗余力地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2021年,威尔汉姆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将最新研发的高效率焊接设备放在了南海新区,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深海油气管道在12公里以上,年产值超15亿元。“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双钨极热丝焊接工艺,效率可以达到传统设备的20倍。虽然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南海新区的创新沃土里,我们还将继续创新,让威尔汉姆领跑世界同行。”山东威尔汉姆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学文说。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王晓根 报道)

责任编辑: 彭辉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