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探析

2021-01-21 08:50:3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习近平创新驱动发展思想及其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研究”(18CXSXJ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主张体现在发展动力观、全面创新观、系统创新观、核心技术观、战略规划观、人才支撑观、抢抓机遇观、独立自主观、民族复兴观、全球视野观等方面。它是基于人类科学技术创新实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战略支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根本动力保障,可以助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自主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时代促进经济发展的许多原创性和战略性问题。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高度契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入剖析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揭示其核心主张,深刻理解其理论意义,能够在实践中更有效地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动力。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主张

(一)发展动力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1]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质量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作为第一发展动力的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具有核心位置,它对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引领作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个国家的竞争与合作愈显重要,科技创新日益展现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以更好地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并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为国防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和技术支持。通过创新,我国可以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尤其是通过加大科学研究,促进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通过创新,我国可以更好地促进开放发展,提升中国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进而提升它们的竞争力,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塑造中国品牌,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从而提升我国在开放过程中的优势和地位。通过创新,我国可以进一步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创新,我国可以更好地促进共享发展。创新不仅仅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机制的完善,而且技术领域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将“蛋糕”逐步做大,为全面共享创造物质基础,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全面创新观。科技创新固然重要,但是仅仅强调科技创新而忽视科技创新所依赖的诸多影响因素,不仅影响因素和科技创新共同提升,科技创新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基于此,习近平提出了全面创新的观点。他指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2]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对于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理论创新,政府、企业可以提高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认识,促使政府工作人员、企业人员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统一思想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好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观念和思维。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尤其是通过完善国家治理,建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促使社会各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文化创新是营造创新精神的动力之源,通过在全社会弘扬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创新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并促使全民积极参与创新。对于科技创新而言,它是全面创新最核心的内容。

(三)系统创新观。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3]。创新战略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需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从技术创新来看,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整性、技术创新成果的价值性、技术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创新过程是复杂的,需要产学研结合,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参与,需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需要符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对于某些技术创新领域而言,更需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最基本动力和促使技术创新成果实现其价值的基本条件。只有符合社会特定领域的需求,技术创新成果本身才是有价值的,技术创新过程才是有意义的。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技术创新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技术创新成果需要更高效、更快速的提供给需求方,这促使技术创新过程需要各方参与,需要创造更开放的创新系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更好地实现创新的目的。科学研究、实验开发、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客户共同参与,形成一个不间断的链条,缩短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效率。

(四)核心技术观。习近平指出:“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4]尽管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并且拥有“天眼”“蛟龙”“墨子”等标志性创新成果,但是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仍然缺乏核心技术,甚至受制于人。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科技创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密切关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重点关注影响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高度关注产业发展的趋势,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既保证资金和科研队伍的集中,又能够发挥关键核心技术的引领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切实提升总体科技水平,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技术提升和民生的改善。对于关键核心技术,选准、选对核心技术很重要,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认真研究,紧跟时代步伐,真正让关键核心技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国由“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关键核心技术的推广也需要高度重视,既要考虑到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问题,更要注意关键技术的保密问题,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这不仅是经济利益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因此,除研究与开发环节外,关键核心技术的管理也是今后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五)战略规划观。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做统筹布局,对于重点领域应给予重点支持,对于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域,需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对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重点攻关,集中突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5]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相关领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需要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不应该由政府做过多的管理工作,而应该做好服务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做好战略引导。涉及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需要做好协调,政府各级部门要促使各个环节和创新主体加强协作,实现有机互动,协同发展。对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创新,不同部门要有所侧重。科技创新既要重视当前的实际创新能力,也要从战略上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既要重视长远的发展目标,也要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科技领域的选择要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政府要加大对于科技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企业要加大科研工作的投入。要注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科研资金的分配与使用需要做好整合工作,为避免资金的“碎片化”,不能把科研资金分散得过细、过散,需要集中资金做好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6]。因此,其他国家关注的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不一定是我们要同步进行的,我们不一定要跟随其他国家技术创新的步伐,应该符合自己的国情。

(六)人才支撑观。习近平指出:“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7]在现代经济社会,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创新之道,唯在得人。”[8]科技创新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后盾,否则技术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在通过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时,需要利用两个渠道,开发两种资源:既要积极引进国外的人才,尤其要积极引进各个技术领域的拔尖人才,也要积极培养国内的人才。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需要重点关注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领域、新兴学科以及创新创业人才。要做好科技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科技人才积极投身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得这些科技人才正确看待和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在社会上形成敢于冒险、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工作作风。要大力造就具有世界水平的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通过团队协作进行技术攻关,勇攀世界科技顶峰。

(七)抢抓机遇观。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讲过抢抓机遇的问题。他指出:“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9]我国的发展情况越好,实力越强大,我们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大。因此,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抓住时机,果敢决断。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非常难于掌握,而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引起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重塑与调整,一个国家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在面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可能会丧失原有的优势,同时,一个在各方面不具有优势的国家有可能由于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在科技进步快速发展、信息化趋势日趋明显的条件下,对于一些领域,我们要做到占领制高点,抢抓机遇。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牢牢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在世界各国竞相调整和适应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更要抓紧应对,顺势而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当然,技术创新既要做到抢抓机遇,只争朝夕,也要脚踏实地,要做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独立自主观。习近平特别重视独立自主问题,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是如此。习近平认为:“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10]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注重自己人才的培养,将经济建设与科技创新高度融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更替周期逐渐缩短,先进的技术保持较长时间的领先愈发困难。如果自主创新能力落后,就很难摆脱跟着别人“跑”和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别的国家获得关键核心技术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从国外获取高新技术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日益重要,尤其是要坚持持续的技术创新,时时刻刻都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心理,所以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11]当然,我们强调自主创新,并不否定从别的国家借鉴对我们有益的东西,积极吸收国外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需要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科技资源,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政策。

(九)民族复兴观。习近平指出:“我们能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看我们能不能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2]习近平非常重视从历史发展规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他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13]。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我们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然需要强大的科技。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这一伟大梦想能够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做到坚持不懈。中国梦能够激发海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可以激发他们为国家进步事业包括科技进步事业贡献力量。中国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具有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的良好品格,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出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十)全球视野观。习近平指出:“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14]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频率和数量逐步加快,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各个国家会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显示出各自的优势与长处,基于这样的现实,任何国家都必须具有全球的视野,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尤其是技术创新资源的交换,才能在互通有无中增强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15]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有拉大的趋势。因此,我国要积极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创新网络和创新分工中,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在更宽广的视野、更优质的层次、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创新,在与世界各国的争先中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合作能力,并共同应对全球面临的挑战。在立足于全球视野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准自己应走的路径,准确分析发展需要与具备的现实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具有全球视野,还需要瞄准世界最前沿领域和最顶尖的世界水平,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战胜一起困难的决心,多出世界顶尖、具有战略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基于人类科学技术创新实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马克思一直高度关注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精辟地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这些论断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科学技术创新实践的深入思考。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习近平强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16]习近平从中国的前途命运出发,对科技创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论断,在坚持独立自主、强化人才支撑、服务民族复兴、融入世界格局等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和战略性的思想。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理论的最新成果。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对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理论观点。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际,不断总结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新鲜经验和历史教训而进行创新的结果,同时又不断指导中国的科技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影响深远,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其重要内容。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际,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有力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与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等相关的问题。习近平提出要立足于中国国情,统筹规划,紧抓核心技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独立自主,强调世界视野,致力民族复兴。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关技术创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科技创新问题的认识。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战略支撑。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对于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对于中国加强创新人才建设、狠抓关键核心技术作出了战略安排,对于中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作出了战略决策,为中国坚持技术创新的自主性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动力保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牛鼻子”。所以,搞好科技创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基础性的引领作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需要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创新发展促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与共享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更有效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效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动力保障。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助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拥有了强大的科技,我们才有可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战略性,对于全党全社会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和坚持科技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而具体到中国人民尤其是科技工作者来说,需要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科技工作,为科技进步和建设科技强国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2][4][5][6][7][9][11][12][15]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8;9;40;15;49;107;26;50;31;76.

[3][10][13][14]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 B/OL].(2014-06-09)[2018-07-24].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609/c1024-25125311.html

[8]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05月29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16]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21)[2018-07-24.]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21/c_1110796357.html

(作者张鹏 系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 曹荣梅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