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交通特色 讲好红色故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03-15 10:28:3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017年5月,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高校的思政课要说事拉理,要接地气,要善于把理论变成故事。”“我们有很多丰富的实践内容和鲜活的实际案例,如果把他们用好了、用对了,青年学生还是愿意听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用、怎么去做。”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央和山东省有关思政课教学要求,我们在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实践中,立足学校实际,以增强实效性为目标,把课程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突出交通特色、讲好红色故事,根据学生的专业群体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以最新素材体现时代特征,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突出行业背景,彰显“交通”特色

山东交通学院是一所立足山东、服务交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建设类、综合运输类、载运工具设计制造类专业是主干专业。学校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与交通行业的发展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并以此为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出版的《中国交通文化》教材

根据学校“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们在维护《纲要》教材体系的统一性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归纳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目标,即讲清楚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重点事件、历程和人物,让同学充分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和主线;另一类是具有针对性的、与专业能力培养相联系的职业成长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近现代的交通史为辅线,通过对各专业学生选取有针对性的话题,力求用贴近学生专业实际的形式,辅助主线目标。

为此,我们结合“国运兴、交通盛”这一特征,按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上篇、中篇、下篇篇章结构,相应地把中国近现交通运输历史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交通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交通业发展史、新中国交通业发展史三个教学模块,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整体教学当中。如讲述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胶济铁路的修建,讲述保路运动与清政府的灭亡,讲述孙中山先生交通强国梦想,讲述中国共产党与交通产业工人运动,讲述交通运输与中国革命的胜利,讲述新中国交通事业的伟大成就,讲述改革开放后交通大国地位的形成与发展等,将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一宏大主题的叙述与交通运输的兴衰结合起来。

当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并非《中国近现代交通史》课程,这里的“交通史”,并非游离出思政课教学系统的、专门的近代交通发展和建设史,而是紧密联系思政课教学主线、与交通文化相关的近现代历史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把握好这个‘度’的问题,不能为了突出交通特色而过度开发与利用行业历史,进而扭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教育目标,令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邀请济南公交公司劳模进校园

二、发掘本土资源,讲好身边故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即学生所具有历史知识、哲学知识、教育知识、道德知识等,多是来源于他们生活其中的地方环境与文化氛围。他们对所在地的重要发展事件、知名企事业单位、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来传说、风俗习惯以及山水草木等,都有特殊的、深厚的感情。

山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地位独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缩影,具备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铁路历史资源、港口历史资源、航运历史资源和建设历史资源,如发生于济南的五三惨案、济南战役、发生于枣庄的台儿庄会战、发生于临沂的孟良崮战役、发生于鲁西北的义和团运动,如孙中山、毛泽东等重要人物与济南的故事,如中共建党的著名人物王尽美、邓恩铭,如胶济铁路与四方机车工人运动,如抗战期间的铁道游击队,如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沂蒙精神和拥军精神,如山东的交通强省战略试点推进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这些生动活泼的本土红色资源作为激发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情感的生动教材,不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把学生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距离拉近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我们也意识得到,《纲要》教学要把握的是中国的“国史”、“国情”,而不是某一地方的省情,在《纲要》课程中引入地方历史资源也不能喧宾夺主。如果仅仅拘泥于山东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也无法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及其规律。例如,在讲述抗战历史时,可以引入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相关资料,既要指出这是诸多抗日根据地中的重要一块,又不能扬此抑彼忽视其他根据地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这段历史获得比较正确的认识。

三、依托新媒体阵地,开展微课(慕课)教学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工作对象、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突破了课堂、学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活生生的历史当然不能用枯燥乏味地形式呈现。我们抓住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将每课时的内容讲授切分为1-2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微课模块,通过录制或编辑精致短小的红色微视频,把我们要讲的道理情理、要讲的现实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且保证每个微视频模块都有吸引人的兴奋点,能够牢牢抓住学生。

我们制作的微课的时长一般以5-10分钟,这些微视频部分来自《百年中国》、《复兴之路》、《大国交通》、《超级工程》等经典作品,部分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的“教师走进镜头”的教学活动录制,部分来自任课教师赴实践教学单位的拍摄。2018年,我们建成了山东省高校开放式在线课程。

建成的省级开放课程

四、重视实践教学,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纲要》课程教材容量有限,但传统的学习却又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使生动的历史无法触摸。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充分利用校内外红色资源开展多种活动,用具体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认同。

学校汽车博物馆

一是充分利用校内汽车博物馆、校史馆、航运史展览馆、校园交通文化设施等丰富的资源的便利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二是采取专家请进来的方式联合开展教学。协调济南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首次将外部“红色课堂”引进校园,运用声情并茂地演讲、配乐朗诵及幻灯片展示等多种形式,激情洋溢地宣讲英雄事迹。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监狱、山东省看守所等有关基地合作,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和引导学生参观。四是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给学生设置若干调研专题,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奔赴奔赴家乡或学校驻地有关单位开展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五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主题阅读、撰写读书报告。以有关活动为基础,近年来累计指导学生在相关刊物上发表文章近10篇。

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纲要》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累计获得了山东省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交通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济南市社科成果二等奖等一批教学比赛和教研成果奖励奖。累计申报了《交通强国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等一批厅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多次获评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在校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教学实践事实也证明,学生在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时,感觉亲切、气氛热烈、交流活跃。

(作者 杜永明 张宝运)

本文获作者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 曹荣梅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