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丰收朗读者|阿斯塔菲耶夫《鲍加尼达村的鱼汤》

大众日报记者 刘君 陈辉

2021-12-08 17:08: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00:00.00]
                                    

我一直坚信

声音里有一条秘密通道

可以直抵心灵

——《为文有时》

各位好,我是刘君,欢迎收听丰收朗读者,这是由大众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一档音频节目,在这里,我们一起感受文字的力量。

一个作家,不管他对现实和人生的观察有多么深刻,总要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桥梁。当他观察、理解、分析生活现象和人物内心的时候,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就要对种种现象进行筛选,而且自己的生活往往就成了创作的素材。因此文学作品带上某种程度的“自白”性质,实在是常见的现象。

用俄罗斯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话来说:“每个作家生活的地方,应该是他眷恋之所在,是他的主人公们和他的生命价值之所在。”

他小说的情节常常来自回忆,他似乎从不花费力气去构思、编织情节。

“情节不是蘑菇,寻找也是枉然”。

长篇小说《鱼王》是阿斯塔菲耶夫最具个性的一部代表作。全书由十三个内容相对独立的“叙事短篇小说”组成,全部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充满神秘诱惑的西伯利亚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今天为您读其中一篇《鲍加尼达村的鱼汤》里的一部分。这篇专门发掘人性美好的作品里,阿斯塔菲耶夫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写了阿基姆的母亲,这是一个思想稚朴、一任本性、至死童心未泯的善良女性,作者没有单纯把她写成一个备受生活蹂躏的被损害者。她始终按自然的本性生活,一大群“卡西扬家的”孩子挤蹭在她的周围。

鲍加尼达村的鱼汤

(俄)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在鲍加尼达村出生和长大的小阿基姆,上学读书之前从来也不知道世上还有其他的村镇和居住地。他从来没在哪儿受过洗礼,从来没有一本花名册上登记过他的名字,他是自由自在地来到这个世界的。他父亲是俄罗斯人,在北方厮混了一个时期,攒下钱了,就把小阿基姆和他走后才出生的名叫卡西扬卡的小女儿撂给了他们的妈妈,独自走了,至今一无音讯。父亲名叫卡西扬一这是妈妈告诉他们的。在报名入学时小阿基姆说他的父名是卡西扬内奇,可是他口齿不清楚,人们把他的父名写成哈西扬内奇了。哈西扬内奇就哈西扬内奇,这有什么关系?

母亲知道了这事,好似女学生碰见了高兴事,拍着手,像只小鸥似的咯咯笑了起来,嘴里不断重复她那句爱说的话:“真——要——命呀!真——要——命呀!”

妈妈年纪很轻就怀孩子了。头生子小阿基姆生下时她才不过十六岁。妈妈讲给孩子们听过,卡西扬送给了她一双长筒袜和一块头巾,又请她吃了小甜饼和红蜜酒。这么好的人怎么能不爱呢?于是爱上了这汉子,压根儿没想到,就这么亲热一阵子能生出个小家伙,生出个“人”来。十月满胎后,她觉得只是在工棚里出恭了一次,人们就交给了她一个裹在布包里的、皱皱巴巴的、扭动着身体的婴儿。嘻露着没有牙齿的牙床,白乎乎的眼睛合着不睁开。她不大相信,又像是不屑一顾地说了声:“嘿,瞧这阿基姆,真要命呀!是我生下的吗?这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为什么管他叫阿基姆?她到底是从哪儿听来这个名字的,为什么她头脑里忽然间会冒出来这个名字?那只有问她自己了。按她的头脑和心灵来说,她压根儿还只是个没成年的小姑娘。村里的妇女想奚落她,骂她是个轻骨头,但白骂了,因为那个做母亲的根本不明白这个词儿的坏意思,村里的妇女从此也就不再编排她了,倒是想方设法照料她,男人们也趁机和她亲热,没几年,鲍加尼达村便多出了一窝子小孩儿。“谁家的?”过路人问。“打鱼人的。”母亲笑着回答。“是我们大伙儿的。”渔夫们附和说。

渔夫们在村头紧挨河岸的地方盖了一间低矮的小屋。它只有一个窗户,和浴室没有多大不同。屋里搁了木板床,砌了个炕,紧挨着那由“水手”号船上的厚铁板熔制成的炉子。就在这个常年昏暗的小屋里,阿基姆的小弟妹们咿呀学语,哭闹,吃喝,嬉戏,成长。男人们把衣服送来洗涤缀补。起初母亲什么也不会:既不会洗,又不会缝,更不会做饭。人们对她说了句谚语:“经得苦,吃白馍。”虽然她并不知道白馍是啥模样,但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却被套上了这家务杂事的颈轭。不过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也没有学会那门最困难的科学——如何克服贫穷。只有一件事她是不学就会的,这就是自然而然地、无忧无虑地、高高兴兴地爱她的孩子和一切活生生的人。即使是在最难找到吃食的严冬,她也不愿孩子坐等死亡。她自己从未想到过死亡可以逃避厄运、苦难和贫穷。可能正因为这缘故,一家人好歹活了下来。

被人们称之为“卡西扬家的”孩子活得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也没有人来管教。他们最大的希望和满足就是待到春天来临,重见太阳,享受春天的温暖,能吃到鱼鲜和莓果,而整个鲍加尼达村都在等待上帝恩赐给他们的春天。冬天大雪封门,要有好几个月被锢在潮湿的、使人窒息的小屋里,屋外面的雪堆有烟囱那么高,这样的日子对孩子们来说真是度日如年!现在好了,可算盼到了!孩子们有的穿着破衣烂衫,有的甚至连衣服都没有,浑身稀脏地打又湿又臭的窝里跑出了门去。

这群小雏儿被强烈的阳光照得眼花缭乱,清新的空气使得呼吸都感到困难。他们不是跳跃和欢呼,而是攥紧小拳去揉红肿的、掉泪的眼睛。由于败血症而肿胀了的齿龈从张大着的嘴巴里露了出来,他们满怀着疑虑,细看周围的一切,接着抬起苍白的小脸来体验那春天的生气勃勃的温暖,再又伸出小手,接受阳光的抚爱。孩子们觉得头晕,强烈的光线使眼睛刺痛,于是挨着墙根坐了下来,蜷曲起双腿,让缕缕热气沁入幼小的脑门,他们微笑着,打起瞌睡来了。他们之中有几个虽也是脸色苍白,干裂的嘴唇上凝着血块,但体质比较强健,这时拖着乏力的双脚,踉踉跄跄走到化冻不久、春水满溢的叶尼塞河边。他们并不捧起水来洗脸,只是伸手去试水的冷暖,那富有生命力的、能治愈百病的、清澈的哗哗流水沁进了孩子们的心脾。孩子们出声喊了起来,他们拍打河水,开始笑了。

感谢您收听今天的丰收朗读者,我是刘君,您有喜欢的书或文章请告诉我,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文字的力量。

策划:宋弢

朗读者:刘君

制作:陈辉

点此收听“丰收朗读者”节目全部音频>>

责任编辑: 刘君     签审: 于国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