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会|​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 推动城乡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06-24 09:32:0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大众日报《党史学习会》,党史学习教育大平台。栏目全景展示山东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感想感悟。相关文字或者视频,请发送至邮箱dzrbdj2020@163.com。

□李季孝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水务工作相结合,将学习党史与学习水务发展史相结合,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推动城乡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从百年党史中把握水务发展脉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治水兴水事业,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务事业随着时代的变换,角色和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8年,大兴水利工程建设、保障农业生产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国家大规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江河堤防整修加固、农田水利灌排工程、水库塘坝建设等。毛泽东主席也对水利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大兴水利”“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等等。在这一时期,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克服种种困难,用肩抗,用小车推,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济南市的卧虎山水库、狼猫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田山电灌站以及邢家渡、胡家岸等灌区就是这一时期修建的,多年来,在防汛抗旱、农田灌溉、保障供水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水库、灌区建设中涌现出的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济南水务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个阶段是1979-2012年,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保障生产生活用水阶段。水利工作的重心既强调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强调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在此期间,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升了国家水资源保障能力。

建国以来,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滞后、水资源短缺等影响,广大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正式纳入国家重大规划,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长期饮水困难的历史,实现了从喝水难到喝上水的目标。2005年以后,我国又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目标。进入新世纪,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水资源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日益短缺,水作为重要的资源,又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发展方式的转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工作,明确提出促进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规划投入4万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条红线”,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这一时期,济南市实施了水库河道除险加固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为全市安全度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主要任务是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作的重心由“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逐渐上升为“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治水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着力解决水安全问题;关于长江治理,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关于黄河治理,提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关于南水北调,提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2013年1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地,建设节水型社会,水利工作进入以保护生态、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新时代。2013年以来,济南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努力建设水管理、水生态、水供用、水文化四大体系,于2016年建成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城市。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回顾水利改革发展三个阶段,一代又一代水利人在治水兴水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总结的成功经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对当前水务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宝贵现实价值。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必须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水利精神的灵魂。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水利精神,全市城乡水务系统党员干部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个“纲”,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魂”,把是否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谋划水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标尺,确保水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切实做到工作体现政治要求、维护政治安全。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我们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破解了很多老大难问题。比如,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电子招投标等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河湖日常管护探索实行物业化管理、坚持“五长共治”模式等经验得到了国家部委肯定;我市水务工作立法被司法部、水利部黄河流域水行政执法专项监督组给予充分肯定。当前,我们还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质量仍需改善、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压力大等问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开放姿态积极借鉴其他地方和系统的好经验好做法,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难题。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水利精神的核心。当前,人民群众期待更优美的水环境、更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更便捷高效的水利灌溉设施,我们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布局谋划工作,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泉水直饮工程等工作中,在项目规划、建设、后期管护各个过程中,都要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当中去,真正帮助解决百姓“急忧难盼”问题,助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提升。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必须始终坚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水利精神的重要内容。当前,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还很重。广大水务干部必须坚持“过紧日子”,在生活中要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建设节约型机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在业务工作中,树立高的标准和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克服千难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成绩。

推动济南城乡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济南水务人必须站在水务事业实现重大历史转变的新起点上,结合本次党史学习教育,在贯彻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加快水务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供、排、蓄、引、治、保、工、管”系统治水,着重作好四篇“水文章”,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

一是做好水资源文章。规划建设太平水库、马头山水库,完成杨家横、武庄等水库扩容增效工程,实施徒骇河、牟汶河等河道拦蓄工程。完成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连通、白云—东湖—杜张—狼猫山东部城区四库连通、玉清湖水库至鹊华水厂调水等水源连通工程,谋划雪野水库与东部城区水源连通工程,逐步形成多水源联合调度、覆盖全域的全市大水网。建设大桥、临空、白云等水厂,完善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新东站片区等供水设施。“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打造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标准节水示范样板,构建全域节水体系,打造全国节水典范城市。

二是做美水环境文章。完成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崔寨、创新谷等17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中心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0万吨以上。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达到国家相关目标指标要求。实施大汶河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大汶河绿色发展生态长廊。实施玉带河、浪溪河、北大沙河、白云湖等11条(个)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完成腊山河、北太平河、工商河等河道有水工程。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实施雪野生态流域治理示范工程和南部山区、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工程,治理面积310平方公里。

三是做优泉水文章。坚持科学保泉、精准保泉、节约保泉,确保趵突泉等重点泉群持续喷涌。实施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综合保护工程,开展89处遗产要素点综合保护和修缮工程,建设泉水博物馆;推进遗产监测系统和遗产展示系统建设;开展泉水要素环境整治提升,完成166处七十二名泉及周边泉水的景观提升,开展泉水普查,修订济南市名泉录。继续举办好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会议、“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学术研讨会等,不断提高泉城济南国际首位度。加快推进市民泉水直饮工程,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泉城人喝泉水”的夙愿。

四是做实水安全文章。完成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实施长清区北大沙河、莱芜区瀛汶河等20余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丁泉、黑龙潭等100多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城区积水点改造工程,完成天桥区除涝泵站改造工程、二环南路等积水区域内涝消除工程。全市基本构建起以河道、水库、堤防和蓄滞洪区为构架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洪水应对能力。

(作者系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

责任编辑: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