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特色种植绘出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大众日报记者 王思晴
2023-09-21 15:51:1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在临沭县大兴镇蓝莓种植基地,路边随处可见成片的蓝莓种植大棚,果农在大棚里忙着查看除虫、浇灌和枝叶长势,成排的蓝莓果树整齐有序、郁郁葱葱,昭示着明年又将是个丰收的好光景。
大兴镇蓝莓种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全镇种植蓝莓面积2万多亩,其中大棚蓝莓1.2万亩,亩均收入3万元以上。十几年间,该镇不断探索创新蓝莓种植、销售模式,实行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因地制宜栽培暖棚、冷棚、露地蓝莓,巧打时间差,鲜果采摘期长达3个多月,实现了天天有活干、日日见收入,小蓝莓变成了“金豆子”。
2019年回村种植蓝莓的蓝润家庭农场主李加伟说:“看到乡亲们在家种蓝莓都富了起来,我也回家搭上了顺风车,成为‘全镇都没有闲人’中的一个‘种树忙人’。”
“光看叶片,我就能知道蓝莓好不好吃。”4年历练,如今,李加伟也成了当地蓝莓种植有名的“老把式”,农场中160余亩蓝莓果树长势均匀、疏密有致,果粒直径能达到2厘米,较平均亩产量高出30%左右,看好其一流的管理技术,周边30余家农户都将果园交给了李加伟统一管理,以共同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切实提高农民种植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
在临沭县石门镇,陈冠鲁也是在“蓝莓红利”中富起来的第一批人,2012年陈冠鲁从北京返乡创业,流转土地170余亩,投资70多万元,决心要搞蓝莓种植。10年间,陈冠鲁南上云南、北下东北,学习蓝莓种植经验,在自家果园里引进了多个品种,采用冷暖棚和露天交错种植,拉长了蓝莓产出周期。
“一线种植的农民最辛苦,钱却都进了外来商贩们的腰包。”陈冠鲁在“走出去”以后,发现了农户种植蓝莓增收的“瓶颈”所在。他迅速组织合作社,将蓝莓统一采集收购,直接销售至长三角和河南等地,形成了收获期日供量4000多斤的“种—产—供—销”大型批发地。
“这样一来价格更稳、更高,在我们本地就能批发销售出去,辛苦一年种植的果实不需要被别人低价收。”陈冠鲁笑着说道。不久前,他在武汉一级水果批发市场租赁了档口专营蓝莓批发,临沭本地蓝莓在4-7月的丰产期直接运输到档口自产自销,其余月份收购大连、云南、安徽等全国各地产的蓝莓进行批发售卖,实现了从临沭走向武汉、发往全国,进入国内市场大循环的新格局,用市场最前沿的供需动态信息反哺家乡撬动蓝莓种植产业。
据了解,临沭县各级为促进蓝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为产业腾飞牵线搭桥,成立了“蓝链红心”蓝莓产业链共同体,开展链条上下游互动合作,将蓝莓种植合作社与联盟企业临沂蓝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连线,开发出果汁、果酒、蓝莓叶黄素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其中“蓝泽”牌蓝莓酒年加工量达到3000余吨,提高了蓝莓产业附加值。此外,以蓝莓采摘季为契机,临沭县连续7年召开蓝莓旅游文化节,构建了“采摘+品鉴+体验”的“链条式”蓝莓主题旅游,带动了当地文旅发展,临沭县乡村旅游生态的画卷在颗颗蓝莓点缀下愈发和美兴旺。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思晴 通讯员 陈秀焘 韩吉 报道)
责任编辑: 杜辉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