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 | 临沂费县:“庄户剧团”扮靓乡村舞台
2023-11-25 16:54:40 发布来源:费县发布
一块红色地毯,一张背景喷绘,一帮地道的农民演员身着戏服挥舞着水袖……一场由“沂蒙歌乡”庄户剧团演出的“小戏小剧”在山东省费县薛庄镇虎山前村上演,吸引了村里村外的父老乡亲搬着板凳前来“围观”。“我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也不会看智能手机,能在村里看看他们演的戏,感觉很满足。”今年78岁的丰中举大爷对台上的表演津津乐道。
“我们剧团演出的节目类型包括歌曲、舞蹈、乐器、小品、戏剧等,剧团成员有30人,都是附近村里的人,大家都爱好文艺,喜欢钻研创作节目。”“沂蒙歌乡”庄户剧团团长赵小龙介绍,近年来,剧团不断更新表演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原创小品《搬迁》、柳琴戏《看病》等,将宣传村庄发展、文明新风,传递党的声音、好的政策等内容融入节目中,“我们都认为,节目必须接地气,说‘庄户话’,演‘庄户戏’,真实反映老百姓生活,赞美我们的美好新时代。”
变的是如何更好地迎合百姓口味,不变的是让百姓大饱“文化口福”。“剧团成立9年来,我和剧团成员们走街串巷、顶风冒雨,有时会因天气原因等推迟演出,但从不缺席每一次演出计划。”赵小龙说,剧团坚持每年在全县巡回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次”“文化下乡”等活动,把“文化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每逢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就到敬老院开展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让孤寡老人也尽享文化大餐。“家里人问我累不累,我说一点不累。因为干的是自己喜欢的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庄户剧团成员都是非专业出身,且不谈演技如何,光背准大段台词就要下一番功夫。于是在剧团内,会经常看到成员在舞台下废寝忘食地刻苦练习,只为在神态、语调方面都让自己更加符合人物特点。“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两三个晚上就把台词背好了,现在不行啦,得反复熟悉咯。”75岁的“红光艺术”庄户剧团团长邱广义,已在乡村舞台活跃了57年,现在依然对舞台充满热情。
在薛庄镇,像“沂蒙歌乡”“红光艺术”这样带着“泥土味”的“庄户剧团”还有2家,他们通过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演出形式,让一台台“小戏小剧”颇受百姓欢迎,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以前,送戏下乡是我们演,群众看。现在是我们参与,群众当主演。”薛庄镇文旅办主任王文杰感触地说,现在每个村都至少有一支业余的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文化演出的报名通知一发下去,报名的电话响个不停,各村队伍之间也“较劲”,“群众看、群众演、群众学、群众比”的文化舞台才真正是百姓舞台。“这几年,我们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人才选拔活动。”薛庄镇副镇长杨程程介绍,该镇先后开展“乡村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等选拔活动30余场次,进一步擦亮了“庄户剧团”品牌。同时,持续开展各类乡村文化惠民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乡村微剧场”“书香进万家”、广场舞比赛等各种文化活动200余场次,不断延伸文化触角,润泽百姓生活。
责任编辑: 杜辉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