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推行“数字村务”智能服务 开启乡村治理“智治”便民新模式
2022-03-24 16:35:45 发布来源:沂蒙乡村振兴
“多亏村里有了这套系统,真是方便了群众。”近日,费县马庄镇富民新村村民陈庆和通过“智能公章系统”,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企业用电换户的申请。这是费县推行“数字村务”乡村“智治”模式,推进乡村治理、提升服务品质的一个缩影。
针对农村群众办事跑腿多、村级干部处理业务进门多、村级事务办理留痕少、村级民主监督途径少的“两多两少”问题,费县把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沉到农村基层,搭建以农村党务、村务、财务、便民为基础的费县“村情通”监管服务平台,探索以村民用章一次办好、村级事务一网通办、村务村情一码知晓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村务”乡村“智治”新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服务零距离,办事零接触”,有效提升了全县乡村治理能力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推行村级公章智能化管理,实现群众用章“一次办好”。县政府出台智能印章管理使用办法,明确用章管理、使用范围;明确专人管理,具体负责用章事务分类、审核和提报工作;完善镇村便民服务大厅(中心)建设,开设村级“智能公章”使用窗口,村“两委”干部和村级代办员轮值坐班值守。推行村级智能公章线上办理,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台智能公章机,群众将社会事务用章事项通过手机扫描上传至平台,系统自动推送给村级用章管理人进行线上审核,审批后系统自动盖章并留痕存档,实现群众实时用章“一次办好”,有效提升了村级事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目前共梳理出17类68项可办事项,实施村级智能公章以来,全县各村居累计为群众“一次办好”累计用章5.3万件,咨询协办1.5万件,直接为群众节约交通、误工等费用约1060万元。
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在线审批,实现村务审批“一网通办”。县级统一出台《费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费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关于加强村级集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将村级重大事项、村级经济事务、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纳入平台审批管理,依托费县村情通一网通办监管服务平台,打破原有村级到乡镇逐部门审核、相关领导逐级审批模式,全面推行村级经济事务“一网通办”,采取分级授权、逐级审批的形式,通过线上平台将审批事项按照权限推送到相应部门和分管领导,按照线上流程审核批准。审核资料线上自动归集,村级业务实时办理、部门联动审批、过程全程留痕,实现村务审批“一网通办”,提升了村级自治能力和智治水平。“有了村级公章智能化管理和村级重大事项在线审批,一些繁琐的申请事项,就在网上审批,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办事效率。”马庄镇富民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文存告诉记者。
推行村级事务“码上公开”,实现村务村情“一码通晓”。在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村情发布会等传统信息公开形式的基础上,应用互联网技术,探索“码上公开”形式,依托费县村情通一网通办监管服务平台,每个村居生成一个“村情通”二维码,群众通过手机扫描即可实时查看村级“三务”公开和“小微权力”清单内容。同时,费县出台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办法,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明晰权责、规范履职,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下发进一步做好村级“三务”公开的通知,明确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和程序,使村级“三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已在全县探索推行村级事务“码上公开”,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公开,充分拓展群众参与路径,对村级事务进行实时监督,形成“人人知晓流程、个个监督权力”的局面。
截至目前,费县12个乡镇全部建立农村便民服务中心,村级配备智能公章机,村情通“码上公开”二维码和村级经济事务线上审批已实现村级全覆盖。
“数字村务”乡村“智治”模式的推行,从源头上规范了农村村务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事情“哪里办”“谁来办”的问题,畅通了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腿、服务更贴心,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 杜辉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