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相连碧波㵪,一江清水向北流

大众日报记者 左丰岐

2021-11-30 20:06: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11月30日,“2021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采访团行至江苏长江大保护的“金名片”——扬州,来到流淌着千年文脉的古运河之畔,和被誉为“现代都江堰”的江都水利枢纽。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及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要求,科学推进三湾片区整治,致力打造城市‘双修’的实践区。”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冲介绍。昔日的古运河三湾片区,不仅聚集着众多低端企业,并城中村错综复杂,环境脏乱不堪,水质不断恶化、空气质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民群众呼声强烈。同时,京杭运河扬州段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源头,治理势在必行。

这个片区2014年启动征地拆迁工作,又花了三年多时间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河道清淤、绿化建设等,三湾公园正式对外开放,2018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现在的三湾己不是昔日旧模样,而是集生态保护、文化遗产、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是扬州市十大生态中心之一,总规划面积3800亩,已建成面积约1520亩,其中绿化面积约530亩,水域面积570亩。

一河波光潋滟,两岸叠翠流金,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见证着生态蝶变与文化传承。初冬时节,尽管天气微冷,却挡不住年轻人的火热心,依然有多对准新人在江边拍摄婚纱照,幸福的笑容点亮一江美景。

如果说,京杭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的大动脉,那江都水利枢纽就是提供动的心脏。一江清水向北流,南水浩荡润天下,江都水利枢纽闪耀着“江淮明珠”与南水北调的璀璨光芒。

江都水利枢纽引长江、连淮河、穿湖泊……从这里开始,13级泵站调水让浩浩长江水攀越近40 米的高度,送达山东半岛,和河北、天津等地。

“南水北调工程源自江苏,始于缺水问题。苏北地区从整体上讲是个缺水地区,特别是沿海垦区和徐淮地区,缺水严重。”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周灿华介绍。江都抽水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安装的大型抽水站。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的扩建工程。可以说,南水北调堪称江水北调的‘放大样本’。”周灿华介绍,从扬州市境内的长江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等河道,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胶东地区供水。全线设有13个梯级抽水站,其中江苏境内9级,山东境内4级。

为守护一江清水,扬州一直在不懈地努力。近年来,扬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以“水清河畅岸绿”为总要求,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加强运河生态保护修复,让古运河成为“新运河”。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教授、河海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陈军飞介绍,扬州以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为主轴,以京杭大运河周边湖泊、河道、湿地为依托,规划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占全市总面积1/4以上,为大运河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目前,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水质保持优良并局部提升至Ⅱ类,沿岸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3.9%。

江都水利枢纽运行以来已经北输江水1530亿立方米,自流引江向东调水1340亿立方米,总量相当于100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担起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使命。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左丰岐 报道)

责任编辑: 禹亚宁     签审: 王如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