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发布丨禹城:构筑雁阵产业发展体系打造高端制造业新城
2023-07-20 21:49:1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7月20日,德州市召开“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禹城市专场。禹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周蕾,禹城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辉,禹城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士国,禹城市发改局党组副书记彭利国出席发布会,介绍禹城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禹城建市30周年、加速实施 “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禹城市立足“两个循环”,锚定“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目标,变危机为机遇,构筑“3+X”雁阵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端制造业新城。
实施“三大攻坚”,积蓄工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是实施工业企业“育苗壮干”攻坚行动。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年底规上企业超过20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瞪羚企业等40家以上,其中国家、省级20家以上。强化大企业培植,力争打造50亿元企业2家、100亿元企业1家。
二是实施重点项目“提速增效”攻坚行动。抓“百项技改”、促“百企提升”,全年组织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确保市级12个重点技改项目年度投资16亿元以上;争取3个省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10个省技术创新项目。
三是实施优势产业“强基倍增”攻坚行动。聚焦“3+X”产业体系,全力抓好大豆创新产业园、君君10万吨奶酪、通裕7万吨压机、钛合金新材料、运达风电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医养健康产业营收突破150亿元、高端装备突破12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突破50亿元,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强县建设。
聚焦“三大环节”,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是抓好创新赋能。培育技术创新平台,支持百龙创园、保龄宝、天辰、福田、蒙天等企业创建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加大人才引进,力争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信部创新人才各1人以上。新增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与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1个以上。
二是抓好数字赋能。依托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加快5G基站建设,促进保龄宝数字工厂、禹王工业互联网、迈特力数字化车间等项目发展。邀请技术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打造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等3家以上,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和DCMM贯标认证企业2家以上。开展信息化专题培训,争取新增“上云”企业10家以上。积极引进、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增规上电子设备制造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3家以上。
三是抓好绿色赋能。以三大主导产业为切入点,以节能节水改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抓手,延伸拓展产业链,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争创绿色工厂2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推进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做好纺织、铸造、水泥、化工等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加快风电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实施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着力“三大提升”,筑牢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提升要素保障。根据全市“亩产效益”评价结果落实用水、用气、用电差异化价格政策,让扶持政策撬动作用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起发力,全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深入推进“红色赋能”工程,实施“一改两为”,设立“红色CGO”,用好“企业首席服务专员”“12345市民热线”“企业有话说”等平台作用,整合力量建立“红色帮办团”,持续强化政企沟通,深化制度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流程再造,用心用情助力企业发展,擦亮“禹快办”品牌。
二是提升资金保障。在争取项目资金、落实惠企福利、减税降费上持续用力,稳定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纾困基金,研究提出禹城市配套政策,切实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常态化做好中小企业账款清欠防范和化解工作,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三是提升安全保障。汲取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对全市工业企业大力宣传有关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持续不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答记者问
记者:请问禹城市在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志辉:科技创新始终是禹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发力点。近年来,禹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领军企业提升计划,打造梯度高企晋升图谱,让企业在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
2022年度市科技局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5家,比上年增幅达到62.5%,新增数量是前三年总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从2022年的60家增长到90家,增幅达50%,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创新活力。2022年起草出台了科技创新“升级版”政策文件,连续八次召开全市科技人才奖励大会,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企业高企申报热情。
二是强化调研服务,推进培育做大。对市内企业进行“地毯式”走访、“深嵌式”发掘,全面摸清全市企业现状,分析研判并及时分类纳入高企申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储备库,确保应入库尽入库。
三是强化培训辅导,优化申报服务。组织召开申报培训会,邀请专业机构就申报要素逐项讲解,帮助企业了解申报条件及流程。并对申报材料给予精准指导,全力帮助企业提升申报通过率。
截至目前,禹城市2023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过百家,提前半年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目标;64家企业纳入高企培育库,入库德州市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白名单”22家;推荐9家企业入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库。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全方位激发主体活力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扶持推动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记者:请介绍一下禹城工信工作整体情况。
孙士国:今年以来,禹城市工信局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技改项目为抓手,以数字化建设为支撑,以打造助企发展优良环境为保障,厚植产业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一、保运行,稳住发展态势。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运行调度监测预警制度,实行“日调度、周沟通、旬监测、月分析”,认真研判各项指标数据,分析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强化现场调研,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找准症结、研究对策,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以工业发展为重点,出台《关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6月份,全市179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7.2亿元,同比增长11.4%;预计增加值增速15.4%,工业经济呈现出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
二、强链条,壮大集群经济。聚焦“3+X”产业体系,抓好“红链赋能”工程,抓实产业链长制,做优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文章。医养健康产业实现数字赋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保持大幅度增长;高端装备产业持续升级,产品从零部件向整机产品升级。打造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功能食品与保健品3个标志性产业链。培育大健康功能食品主导产业集群产值过百亿元,入选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入围德州市特色产业集群。禹城市荣获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称号,德州市唯一。禹城市工信局荣获全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表现突出的集体。
三、重技改,积蓄发展动力。今年已筛选储备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83个,总投资118亿元,上半年已开工项目73项。上半年,工业技改项目纳统在库39项,完成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23.65%,德州排名第三。省技改导向项目新批5项,在库8项,已开工6项,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6.5亿元。列入德州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2项,项目个数居德州第二,总投资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3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9.6亿元,其中兴杰邦、轩邦石油2个项目正在调试,近期投产。
四、抓培育,提升竞争实力。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今年已有48家企业入库“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5家企业成功升规;8家企业被评为德州“双50 强企业”;13家企业获批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企业被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4家企业被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天盛机械、汇嘉磁电进入省瞪羚企业名单;福田药业获评德州市级绿色工厂;百龙创园获批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禹王和天下胶粘剂、百龙创园抗性糊精产品入选“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名单;5人进入德州市现代产业领军人才答辩。
五、促融合,提升智造水平。今年新建5G基站145处,累计建成731处,城区及乡镇驻地实现了网络覆盖。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国家、省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激发企业动力。依托新落地的华为云、老虎云等数字经济项目,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升级转型。禹王生态和保龄宝公司入选省首批 “晨星工厂”。东沁科技获得了双软评估认定,仲鹏智能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IT服务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暖仔食品和汉格动力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A级认定。
六、优服务,助推企业发展。确立“一切围绕工业干,一切围绕企业转”的工作思路和“企业需求就是工作方向”的工作理念,同上级部门实时对接,第一时间将惠企政策送达至企业,突出“精准宣传、精细落实、全面覆盖、直达快效”,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主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将信誉良好、管理规范、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及时向各金融部门推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纵深推进产业链长、领导帮包、首席服务官制度,“零距离”纾困解难,“心贴心”助企发展。
下一步,禹城市将按照省市关于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决策部署,狠抓工业运行、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绿色发展、梯次培育、助企服务等重点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快捷高效的服务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贡献禹城力量!
(来源:德州发布)
在服务工业经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禹城市发改局有哪些具体行动呢?
彭利国:今年以来,禹城市发改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七提、八进、九突破”的工作要求,开展“攻坚突破年”专项行动,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争试点,助力禹城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做好经济运行分析、预测、预警,加强主要指标监测,每月落实“部门预警摸底、上门协调服务、会议研究分析、数据申报调度”制度,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千方百计抓项目稳投资。提升项目谋划水平。围绕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黄河战略规划、专项规划,谋划10个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大项目,全市开展“项目谋划竞赛”,截至目前,全市已谋划项目71个。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市领导帮包省市重点项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继续落实“项目经理制”,对7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展“月督导”,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00亿以上,进一步提升项目竣工投产率。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专项债券项目、政策性开发行金融工具项目等政策资金,目前,已落实上级政策性资金8亿元。同时,加强省重大项目“点供”土地指标、能耗及煤耗指标争取力度,力争土地点供指标1000亩以上。
三是持之以恒兴产业增后劲。积极推动禹城功能糖产业申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推动禹王生态申报十强领军企业。积极争取保龄宝生物、艾兰药业获批省级新旧动能攻关课题资金扶持。争取百龙创园、恒特重工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天辰智能停车、迈特力创建省级创新平台,汉格动力、汇嘉磁电创建德州市级创新平台,以产业、平台倒逼企业发展。
四是实干争先强服务优环境。发挥市营商环境保障中心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各领域统筹协调、督导考核,推进全市649名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对接帮扶全市6186家企业,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责任编辑: 张海峰
